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媪围县虽然具有较强的战略位置,但韩遂没有据守这里,他知道也守不住。
     媪围县是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县城,汉代的边防县城常按屯垦戍边模式设置,驻军及其家属、屯卒构成主要人口。
     媪围县面积两万多平米,汉廷在这里最多驻兵一千人,加上随军家属、工匠等,总人口最多时也不到三千。
     徐晃带着大军往媪围县行进,赵剑带着麻田欣和数百前卫快马加鞭先行一步。
     此时的媪围县城里,驻扎的叛军早已闻风而逃,只有不到千人的居民。
     赵剑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围着媪围县方圆一带绕了一圈,随后登上了城南的营盘岭,极目远眺着起伏的地貌沉思。
     黄河浊浪在城东奔涌,如天然护城河;城北北山山脉的阴影里,沙漠边缘的流沙正簌簌作响。
     此地南北皆险,唯东西地势稍缓,是扎营的绝佳之处。
     他立即命令传令兵:“给徐晃传令,于城东黄河渡口西侧高地,以及城西芦阳谷地入口各立一寨!”
     辰时时分,数万士卒如潮水般散开,粗粝的夯土声震得沙砾簌簌滚落。
     黄昏时分,两座营寨已巍然耸立。
     城东营寨选址在高出河面十余丈的土丘,既可俯瞰黄河航道,又能扼守渡口要道。
     士兵们用浸过桐油的巨木打入地底,三丈高的鹿角拒马层层交错,挖出的壕沟直通黄河,夜间点起的火把倒映在河面上,宛如游龙蜿蜒。
     工匠们将山上运来的石块垒成箭楼,弓箭手可居高临下,将箭矢射向任何试图靠近的敌船。
     城西营寨则扎在芦阳谷地入口的缓坡上,背靠山峦,面朝戈壁。
     此处原是商队歇脚的驿站遗址,士卒们砍伐山上灌木编成栅栏,拌着黏土夯筑成两丈厚的寨墙,每隔十步便设一座了望台。
     谷地两侧的峭壁上,伏兵可随时滚落巨石,封锁这条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夜幕降临,城东营寨的战旗在黄河风里猎猎作响,城西营寨的炊烟混着戈壁的尘土升向天际。
     赵剑抚摸着新砌的寨墙,望着远处沙漠的沙海,深知这两座营寨不仅是屯兵之所,更是扼守河西走廊的钢铁锁钥。
     东寨由徐晃和麻弘统领,西寨由管亥和周仓统领,赵剑和麻田欣带着三百亲卫,典韦和鲍出各带着重新组建的三百死士,驻扎在城里。
     当晚

第234章 媪围筑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