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烈日当空。
     带着两个兄弟,走在新泥裹挟着石子的小道上,踏实的道路,让祁同伟心中高兴不已。
     虽然只是一个一米宽的泥道,却是祁家村村民通往外界的桥梁。
     未来,这里一定会规划出一条条道路,将田地间的收获带往全国各地。
     “同丰,同功,同伟你们回来了。”村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
     三人的出现,立马引起轰动,村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
     这小半年是祁家村发展最快的几十年,就连附近的庄户人都说,祁家村要出贵人了。
     不信你看,两人大小伙,出去小半年,一身的行头就已经置办齐全了。
     浑身的土气已经被洗去了八九分,现在就说两人是城里人大家都信。
     再看看村子里其他人,每个人身上都还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呢!
     “七伯”
     “同根大哥,嫂子…。”
     “张大叔。”
     祁同伟三兄弟一边散烟,一边与大家闲聊。
     很快老村长闻讯赶来,人还未至,爽朗的笑声已经传来。
     “哎呀,同伟回来了。”村长三步作两步上前。
     “村长。”祁同伟递上香烟。
     村长无暇香烟,激动的拉住祁同伟的手,香烟瞬间被挤的变形。
     “同伟啊,你总算回来了。”
     “村长,您和大家都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村长指了指脚下的路,“同伟,你看这条路修的还满意吧,这可都是照着你的意思修的,你不回来,我始终不放心,你寄的那些钱,我都让你弟弟同业一笔一笔的记着呢,你要不要看一下。”
     这么大的工程,花费了一万多,让这个庄户人承受从没有过的压力,平日里更是睡睡不好,吃吃不香,生怕哪里出问题。
     不说赔不赔的起,出了问题,村里人就得戳自己后脊梁骨了。
     如今祁同伟回来了,村长只想赶紧对对账,交上答卷。
     “满意,满意,不过还不够,我希望这条路能继续扩宽,起码得要有个三米宽。”
     三米宽是要留够大货车的宽度,不然光靠人力能有什么作为。
     “啊!那得多少钱啊!”
     光按祁同伟规划的道路,左右交错,就已经达到二十公里。
     再扩宽,得花费多少粮食,多少人工啊。
     “村长,钱您不用担心,主要以这条主干道为主,其他通往田间的鸡公道暂时不用。”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不变的道理。
     除了改农为树,祁同伟还决心办厂,两手要抓,两手要硬。
     否则凭借人均五亩的地,光靠种植翻身,是不现实的。
     尤其果树这种东西,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看天吃饭。
     一年的温度适宜,才能长的好,长的多,前面几年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是一个长期工程。
     所以祁同伟还需要一个能不停产生收益的金鸡。
     在见识过罗龙工厂的效益,祁同伟有了启发。
     至于建厂做什么,祁同伟也有了一点想法。
     随着人们逐渐富足,衣食住行有着广阔的天空。
     未来十年说是风口也不为过。
     造车建

第51章 衣锦还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