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9章 收复七河流域[2/2页]

十万大山:1840 我是7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湖边,接下来就是建设屯军城市和卫所。
     选址碎叶城(楚河河谷)、托克马克(楚河伊犁河交汇处)建设屯军城市,各驻防3000名湘军精锐,配备火炮100门及相应迫击炮、火箭筒等远近火器。
     巴尔喀什湖东部还有一座大型湖泊,名叫斋桑泊,也叫斋桑湖。斋桑泊蒙古语名为斋桑淖尔。在巴尔克什湖和斋桑湖之间选择一个适合位置再建设一座城市,负责抵御敌军从北方侵入。
     城市城墙采用34;青砖+天山红柳34;混合建材,墙体厚度达3.5米,可抵御12磅野战炮直射
     沿楚河、伊犁河设置12处军屯点,每屯驻绿营兵1000人,实行34;三三制34;:三分之一戍卫、三分之一耕作、三分之一训练。
     在巴尔克什湖及斋桑湖沿岸靠近通道处设置8个军屯点,每屯驻绿营兵1000人。
     在伊犁和阿拉木图及周边各驻军1万人,作为整个外西北的后援兵力。
     组建3000人规模的34;哈萨克骑营34;,配备步枪、手榴弹与长矛或工兵锹,实施200公里半径的周期性游弋
     在阿拉套山口设置冬季补给窖,储存冻干馕饼、盐与火药。
     扫荡了七河流域之后,工部和户部组织的2万工匠和6万移民开始次第进入七河流域,他们携带大量粮食和物资、工具和设备进入。
     他们需要在入冬之前为士兵建筑好过冬的军屯点。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将在入冬前返回新疆,然后等初夏再次带着物资进入,减少冬季人员的物资消耗。
     “丰南号”培养的找矿人员也随之进入,“七河流域”矿产丰富,但是后世属于哈萨克斯坦,“丰南号”并无资料,没有任何指引,只能靠找矿。
     考虑到西北物资的匮乏,只能从天山砍伐树木,从伊犁河顺流而下,作为基建的主要材料。
     这是曾国荃从军以来,最艰苦的阶段,但是朝廷的支持也是最有力的,源源不断的物资趁着夏季进入,确保冬季能够驻守在这里。
     曾国荃去检查这几天接收的物资,士兵将雨布掀开,曾国荃一看全是军火,眉头一皱,问:“怎么送来这么多军火!粮食呢!”
     一旁负责后勤的户部官员立刻欠身说:“曾帅,这是南边特意交代的,说要做好打一整年战争的准备。”
     曾国荃一听是南边的交代,于是倒吸一口凉气!想了又想,说:“立刻统计军火物资,今晚之前报到我大帐来。”
     回到大帐,曾国荃已经心中有数,左宗棠在外东北的进展不断报给沈云峰,自己竟然没有报告,难怪沈云峰的指示从户部官员那里才听到。
     曾国荃立刻让参谋拟文,将前日报给军机处的电文稍微加上一些改动,然后在原来的呈报上加上镇南王。
     他也不顾忌有人要参他心向镇南王了,既然沈云峰都说了要做好打一年仗的准备,自己要保住带到天山以西的将士,那必须要依靠沈云峰。
    喜欢。
  

第539章 收复七河流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