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力耕车[2/2页]

军户庶子,我靠征召定鼎天下 茶山听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这武朔城外,大片荒地等着开垦。流民也多,这次武朔城外就涌入了二十余万!人是有了,可难啊!”
     “其一,工具奇缺!铁器优先供应军械和水利,农具打造跟不上。最要命的是耕牛不足,十户难有一牛!全靠人力拉犁,效率低下,开荒速度太慢!”
     “其二,种子混杂,产量低下!流民带来的种子五花八门,本地种子也多年未得良种优化。同样的地,收成比江南膏腴之地差得太远!”
     “其三,水利!虽有洛天术洛参议在主持,但工程浩大,非一日之功。许多新垦之地,灌溉困难,靠天吃饭,风险太大!”
     严星楚语速很快,显然这些问题在他心里憋了很久,此刻对着真正的农学大家,一股脑全倒了出来。
     王东元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偶尔问上一两个细节。
     但严星楚毕竟不是具体管事的人,很多细节他也答不上来。
     “朱威!朱威来了没有?”严星楚直接朝外喊。
     “来了来了!大帅!”朱威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显然刚从别处赶回。
     他一进来,目光就落在王东元身上,带着无比的激动和一丝惶恐,“王……王先生!真的是您!下官朱威,久仰先生大名!《农学揖要》乃下官案头必备啊!先生竟在武朔城,下官竟未能发现,实在是……实在是失职!”说着就要行礼。
     王东元连忙起身扶住:“朱大人快快请起,折煞老朽了!是老夫自行隐匿,与大人何干?”
     严星楚打断他们的客套:“朱威,王先生不是外人。把你所知的武朔城及周边农事详情,特别是荒地、流民劳力、现存农具耕牛、种子来源和产量、水利难点,还有历年收成情况,详细向先生禀报!”
     “是!属下明白!”朱威精神一振,立刻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将自己掌握的情况,事无巨细地向王东元汇报起来。
     数据详实,问题清晰,可见朱威本职工作做得还算扎实。
     王东元一边听,一边不时打断询问,问的问题往往直指关键。
     朱威也被问得额头冒汗,却更加佩服。
     两人一问一答,严星楚则在一旁凝神静听,偶尔插话补充几句。
     时间在专注的讨论中飞快流逝。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窗棂,卫衙内早已点起了灯烛。
     王东元时而沉思,时而用朱威提供的纸笔快速记录着什么,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皇甫辉早已将王东元的家眷安顿妥当,也请了城中最好的大夫过去。
     他回到衙署,见里面灯火通明,讨论之声不绝,便安静地侍立在严星楚身后,听着那些关于土地、种子、灌溉的学问,感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治理一方,打仗只是其一,让土地长出更多粮食,才是真正的根基!
     直到月上中天,朱威嗓子都有些哑了,王东元才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严星楚道:“大帅,朱大人,情况老朽已大致明了。问题虽多,但并非无解。请容老朽两日时间,梳理一番,再向大帅献上拙见。”
     严星楚虽然心急如焚,但也知道欲速则不达,连忙道:“先生辛苦!两日时间哪里够?先生尽管休息,梳理思路,不必着急。”
     王东元心系女儿,也不推辞,在亲兵引领下,去了后街的安置小院。
     接下来的两天,王东元几乎足不出户。
     白天去女儿房中探望,看着大夫诊治,还好医治及时,已经对诊下药。
     其余时间,便叫上儿子在书房里,对着朱威提供的详细卷宗和地图,奋笔疾书,时而凝神苦思,时而在纸上勾画着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严星楚也没闲着,处理积压的军务,批阅各处送来的文书,关注着周兴礼那边对西夏纵火案的进展,以及平阳城可能的反应。
     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王东元所在院子。
     第三天一大早,王东元的身影便出现在卫衙门口。
     他精神看起来好了不少,虽然眼中仍有血丝,但那股专注和自信的光芒,重新回到了这位农学大家的身上。
     他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墨迹似乎刚干不久的纸卷。
     严星楚得到通报,立刻放下手头所有事情,亲自到门口相迎:“先生!可是有眉目了?”
     “幸不辱命。”王东元将纸卷双手奉上,“一些粗浅之见,请大帅过目。”
     严星楚迫不及待地接过,就在厅堂的主案上展开。
     朱威和皇甫辉也立刻围了上来。
     纸卷上的字迹工整有力,条理清晰。
     第一部分是关于“种”。
     王东元提出,当前流民带来的种子杂乱,应立刻组织人手,按地域和作物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同时,他列出了几种他认为非常适合北境旱地、耐寒且产量相对较高的作物名称,建议不惜重金,立刻派人前往特定地区寻访、购买良种。
     第二部分是关于“地”和“肥”。
     他详细分析了武朔城周边不同土质的改良方案。重点提出“轮作套种”之法,详细规划了豆类与主粮作物如何搭配轮换。更提出收集城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肥源”——人畜粪便、河塘淤泥、草木灰、甚至废弃的皮革渣滓,建立专门的“堆肥场”,进行沤制发酵,制成肥力更强的“熟肥”。
     第三部分是关于“水”。
     他肯定了洛天术的水利规划,但也提出了更细致、更急迫的“小水利”建议:在现有沟渠难以覆盖的新垦荒地,优先挖掘简易的蓄水塘、埋设陶管引水,利用地势高差进行小范围自流灌溉。同时大力推广一种改进过的、更适合北境土质的水车,利用畜力或人力从河中提水。
     看到这里,严星楚已经连连点头,眼中放光。
     这些措施,条条切中要害,而且很多都是他闻所未闻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
     尤其是“轮作套种”和“堆肥熟制”,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最后一部分,也是王东元用朱笔特别标注的“人力代耕之器”时,他的呼吸猛地一滞!
     只见这一部分不仅文字详述,旁边还附着一张清晰的手绘图纸!
     图纸上画着一个结构巧妙、由大量木料和少量铁件构成的器械。
     人力耕车!
     严星楚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喜欢。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力耕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