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39;。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顾承砚的手指在桌沿骤然收紧,指节泛白。
他记得上月在同福里见过赵慕舟——那个总爱用茧丝当笔,在竹席上画织机图纸的老匠师,掌心纹路里全是靛蓝染料的痕迹。34;赵砚舟呢?34;他声音发沉,34;那孩子跟过春蚕组外围。34;
34;昨夜失踪。34;青鸟喉结滚动,34;我找了苏州码头的线人,说看见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把他推进黄包车,车帘上绣着金菊——山本商事的标记。34;
34;山本...34;顾承砚低笑一声,却比哭还冷。
他抓起茶盏时,瓷壁硌得掌心生疼,34;他们要的不是赵慕舟的命,是他脑袋里的多臂织机改良图。
动技术阶层,断的是火种的根。34;
苏若雪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侧,指尖轻轻覆在他手背。
她素日总盘得整齐的发髻散了两缕,发梢还沾着地窖的土屑——定是听见动静便从账房跑过来的。34;陆路太危险。34;她声音轻却稳,34;前日我翻到顾家旧账,三十年前盐帮走太湖支流运私盐,船底夹层能藏半车货。34;
顾承砚抬眼望她,见她眼底映着烛火,像落了两颗星子。34;盐箱夹层?34;
34;外层铺真盐,中层夹图纸,底层垫防潮油纸。34;苏若雪从袖中抖开张皱巴巴的草图,是她用炭笔在烟盒背面画的,34;每箱盐面烙上39;顾记官盐39;火印,借顾家早年与浙海关的旧契,伪造运盐执照。
盐能防腐,也能掩火——他们以为我们运的是咸货,不知里面裹着燎原的种。34;
顾承砚的指节蹭过草图边缘的折痕,那是苏若雪惯常的小动作,紧张时总爱把纸角捏出弧度。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苏州河,她也是这样举着被雨水打湿的账本,说34;顾少东家若信我,这绸庄的账,我能理出条活路34;。
此刻草图上的炭笔线条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军令状都让他安心。
34;就这么办。34;他屈指弹了弹草图,34;今晚子时,第一艘船从十六铺码头走。34;
夜露渐重时,顾承砚立在码头暗处,身上裹着老周头的破棉袍,混在搬运工里。
苏若雪设计的盐箱被扛上木船,每箱都压得搬运工龇牙——外层的粗盐足有百斤,任谁摸上去都只当是普通货。
他望着船尾的灯笼被江风吹得摇晃,灯影里忽有个戴斗笠的身影一闪,是青鸟在确认船号。
34;顾先生。34;身后传来极低的唤声,是码头的老船工陈阿大,34;船底夹层按您说的,加了两层桐油布,保准不漏半滴水。34;
顾承砚点头,目光却落在船舷上。
那里用白漆写着34;顾记盐1734;,数字被雨水晕开,像团模糊的云。
他正欲转身,袖中突然一热——那枚随身携带的温感密书残页烫得惊人。
他背过身摸出残页,就着灯笼微光,见背面浮出极淡一行字:34;赵砚舟在沪西仓库。34;
血瞬间冲上头顶。
他捏紧残页,指节抵在砖墙上,指缝渗出细汗。
沪西仓库区是日军物资转运点,赵砚舟若在那儿...他深吸两口气,将残页重新塞回袖中,抬眼时已恢复镇定。
34;陈伯,船开稳些。34;他拍了拍老船工的肩,34;到了湖州,找个叫39;春和米行39;的,说顾记的货。34;
船桨划开水面的声响渐远时,顾承砚望着江对岸的灯火,喉间发紧。
他想起赵砚舟去年在绸庄学徒时,总爱蹲在染坊看苏若雪调靛蓝,说34;等我学会修织机,要给苏姐织匹会发光的绸子34;。
此刻那孩子若在日军仓库里...他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次日清晨,苏若雪蹲在账房地上,面前摊开二十七个盐箱的登记册。
她逐页核对船号、重量、押运人签名,指尖停在第七页时突然顿住——登记人签名栏里,34;陈砚生34;三个字力透纸背,笔锋带着股狠劲,像用刀刻进纸里的。
34;陈砚生?34;她轻声念出名字,声音发颤。
三个月前的报纸还夹在账册里,头版写着34;爱国商人陈砚生拒交染布配方,惨死于浦西监狱34;。
她颤抖着从抽屉最底层摸出本旧账本,翻到陈砚生早年登记的染布记录——字迹如出一辙,连34;生34;字最后一竖的顿笔都分毫不差。
窗外传来麻雀的啁啾,苏若雪却觉耳中嗡鸣。
她抬头望向窗外,见顾承砚正从码头方向走来,晨雾里他的身影有些模糊,却像座山似的稳。
她低头将两页纸叠在一起,对着阳光,见两个34;陈砚生34;的字迹严丝合缝,连墨点晕染的方向都一模一样。
34;若雪?34;顾承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苏若雪迅速将账本合上,抬头时已换了副寻常笑意:34;刚核完盐船清单,都齐了。34;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账本边缘,那里压着两行重叠的字迹,像道未解的谜。
喜欢。
第341章 蚕丝引路,书热字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