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的秋雾裹着松脂的香气,漫过石窟群的栈道。陆惊鸿踩着木质栈道的朽木往第 44 窟走时,脚下的木板发出 “咯吱” 的呻吟,像有无数只手在栈道下拉扯。石窟的泥塑佛像被岁月侵蚀得斑驳,而佛龛边缘的石壁上,正渗出淡金色的汁液,顺着衣纹流淌,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河网,与格桑梅朵唐卡上的时轮金刚坛城水系完全吻合。
“这‘佛血是入秋才有的。” 守窟的老道赵诚捧着个铜香炉,炉里的柏香在雾中凝成螺旋状的烟,“上个月有拨人来拓片,说是研究‘北魏坛城,结果夜里就听见石窟里有念经声,不是汉语也不是梵语,倒像…… 好多人在同时说话。” 他往麦积山主峰指了指,那里的云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旋转,形成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心隐约能看见十个光点,沿圆周排列成星图 —— 与十大家族的地脉据点分布完全一致,“昨天测绘队的人说,用无人机拍的山形图,正好是朵八瓣莲花,咱们现在就在‘花心的位置。”
格桑梅朵的噶乌盒突然发烫,时轮金刚唐卡自行展开,在雾中飘向第 44 窟的主佛。唐卡上绘制 “八大菩萨” 的位置,此刻浮现出十族家徽的投影:陆氏的龙纹、南宫氏的虎符、沐王府的茶花…… 正沿坛城的 “金刚墙” 排列,而最中心的 “佛眼” 处,悬浮着三星堆青铜神树的虚影。“是‘十族共鸣坛城。” 她指尖划过南宫氏的虎符投影,那里的光芒突然闪烁,“有人在激活麦积山的地脉共振功能 —— 这整座山不是石窟群,是个能让十族能量同步的‘大地共鸣箱。”
陆惊鸿凑近佛龛边缘的金色汁液,发现石缝里嵌着极细的银丝,正将汁液引向栈道的木柱。“用银丝导脉,模仿密宗的‘坛城灌顶。” 他想起《皇极经世书》里记载的 “秦地脉法”,“北魏建造麦积山石窟时,曾请过印度密宗大师设计‘地脉同步阵,说是能‘聚十地之气,成一真法界,看来陆明远把这手艺捡起来了。” 他突然笑出声,“把十族恩怨掺进佛窟坛城,这老东西是想让佛祖当裁判?”
赵诚突然拽住他的衣袖:“别碰那些银丝!上周有个年轻道士好奇摸了一下,当场口吐白沫,浑身皮肤冒出十道红痕,跟唐卡上的家徽位置一模一样。” 他从怀里掏出本线装的《麦积山石窟志》,其中一页夹着张照片:1943 年的麦积山航拍图,山形轮廓与此刻的莲花形分毫不差,只是那时的云雾漩涡里,只有五个光点在闪烁,“老道长说这是‘十族轮值,每六十年换一批家族‘入主坛城,今年正好轮到……” 他突然压低声音,“陆家和南宫家。”
三人绕到第 133 窟的 “万佛洞”,洞门的锁扣被人用蛮力撬开,锁芯里残留着青铜碎屑 —— 与南宫氏的 “八门金锁阵” 机关材质相同。陆惊鸿用杨公盘的铜镜照向洞内,镜光折射处,岩壁上的万佛浮雕正在缓慢转动,组成一个动态的曼陀罗:每尊佛像的手势都对应着一门家族秘术,陆氏的 “九星连珠”、齐家的 “潮汐八门”、赫连氏的 “萨满鼓阵”…… 正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显现。
“是‘秘术轮转阵,用北魏的浮雕做掩护。” 格桑梅朵认出沐王府的 “五毒曼荼罗” 手势,那里的佛像眼窝正渗出黑色的雾气,“沐云裳在往阵里掺瘴气 —— 这些佛像不是石头,是吸收地脉能量的‘能量容器,转动时会把十族秘术的弱点暴露给彼此。”
洞窟深处的石台上,放着个半人高的青铜轮盘,盘上刻着十族的地脉坐标,而轮盘中心的凹槽里,嵌着块菱形的玉佩,正是陆氏祖传的 “山河珏”。玉佩散发的金光与岩壁上的佛像产生共振,在洞顶投射出幅动态的图:十道地脉从麦积山延伸向全球,最终在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汇聚,树顶的太阳轮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将十道地脉同时点燃。
“是‘地脉导火索。” 陆惊鸿摸出随身携带的杨公盘,铜镜与轮盘接触的瞬间,玉佩上的龙纹突然活了过来,顺着金光游向洞顶的神树投影,“陆明远想通过坛城阵,让十族地脉形成‘链式反应—— 只要有一族的能量失控,就会顺着地脉点燃其他九族,最后把所有能量灌进三星堆。”
赵诚突然指着轮盘边缘的刻度:“那是……《周易》的‘十翼卦象?” 盘沿刻着十组卦爻,其中 “乾”“坤” 两卦的纹路正在发光,恰好对应陆氏与南宫氏的位置。“昨天陆家人来的时候,用朱砂把这两卦描红了,说是‘天地定位。”
&nbs
第383章 十族坛城?曼陀罗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