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有了这些工匠,无疑会给秦义军的装备提升与修复、及后续战斗力的增强,带来不小的变化。
嬴庆深知,工匠难得,尤其是那些打造火器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是他梦寐以求的。
经过了解,懂得打造火器的工匠,只有几个能火铳、鸟铳这种长管火器,其余几人只会打造三眼铳、四眼铳等短管火器。
让嬴庆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工匠中,竟然没有一人懂得火炮制造。
对这一战,秦义军上下用了三天时间,进行细致巷战的总结,分析了战斗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策略,然后进行演练。
秦义军此战中的兵力损失,除了大部分降兵被整编外,秦义军还招募了大量军户中的青壮。
这些军户中的青壮,本身是有一定的训练。
虽然与秦义军的要求相差甚远,但加入秦义军后,能更快的适应秦义军的训练,缩短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另外,秦义军还从城内外的百姓、饥民、难民中,招募了一批青壮、少年、壮妇。
这一次,秦义军增加战兵六千多人,女营六百多人,少年营八百多人。
另外,嬴庆还招募了一些没有功名的读书人,除了会安排到后营村教书,机灵的还会安排到军中任文职,好让秦义军高级将官身边,能有个书写记录之人。
这些人安排到军中的读书人,自然不会有什么权利,嬴庆也会限制死他们揽权的可能性。
因此,这些人在任职前,嬴庆会对其灌输他宣导的思想,也就是俗称的“洗脑”,从而让其变为“自己人”。
嬴庆很清楚,当下这个时期的读书人,很多都不可信。
但是,嬴庆也知道读书人的重要性,秦义军要想争天下、坐天下,离不开这些读书人。
而且,嬴庆是有想法让秦义军上下,变为一支有文化、有纪律的队伍。
当这些读书人接受了他宣导的思想,成为了“自己人”,他便可以在军中设立“指导员”一职,主管大军思想,和教习将士读书识字。
虽说这个想法看上去有些遥远,但嬴庆相信终会有不错的成效。
以后夺得天下,便可让有文化的将士到各地任官,如此也就不用完全依赖那些“儒学大家”来治天下了。
毕竟后世建国早期后,就有很多官员是从军队里出来的,也做出了耀眼的成绩。
由于没有在绥德城大肆借粮,秦义军在绥德只停留了三天,嬴庆便带领大军返回黄龙山了。
回到黄龙山,嬴庆立即将新兵交给黎熵训练,白汝学从旁协助,并专研符合秦义军现状的车营大阵。
嬴庆还将戚帅所着的《纪效新书》及《练兵实纪》借给白汝学研读,其中便有戚帅在北地作战时,关于车营大阵的相关战术。
训练新兵之事,早已经不太需要嬴庆亲自盯着了,只偶尔出面训导、检阅即可。
而嬴庆,则开始为援救高迎祥的事情,与种光道等人商议具体的对策。
喜欢。
第276章 战损与收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