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启明话锋陡然一转!
“不过,都察院总宪,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值此国难之际,更需要一位通晓兵事、明察秋毫、能洞悉敌我虚实、甄别忠奸之臣坐镇!以震慑内外宵小,整肃吏治,为陛下分忧!”
朱启明说完,故意顿了顿。
殿中气氛为之一窒。
“臣,举荐一人——河南按察使,杨嗣昌!”
杨嗣昌?!
这个名字如同第二颗惊雷,在奉天殿内轰然炸响!
温体仁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即变得铁青!
杨嗣昌?!
这个他隐隐看中、准备日后培养拉拢的干才,竟然被朱启明抢先一步,而且要一步登天提到左都御史?!
截胡!赤裸裸的截胡!
巨大的愤怒和挫败感几乎让他当场失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要命的是,杨嗣昌能力极强,与东林有血仇,一旦上位,绝对会成为朱启明手中最锋利的刀,彻底斩断东林在言路的根基,甚至反过来威胁他温体仁!
必须阻止!
周延儒更是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杨嗣昌?!不是温体仁?!
那老子的礼部尚书,还有戏吗?
巨大的失落和恐惧再次攫住了他。
朱启明推荐杨嗣昌,摆明了就是要用这把快刀来查他!
他看向温体仁,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否决此人。
“陛下!杨嗣昌资历尚浅,骤登宪台之首,恐难服众……”
温体仁急切地出班想反驳。
朱启明根本不给温体仁完整表达的机会,火力全开!
“陛下!值此国事蜩螗、朝纲不振、言路浑浊、党争误国之际,都察院需要的不是因循守旧、和光同尘的老成之辈,需要的是一柄能斩断乱麻、廓清寰宇的利剑!”
“杨嗣昌,才干卓绝,明敏果决,深谙律法,更难得的是,其心志坚定,不畏权贵,不惧朋党!”
“其父杨鹤公,昔年亦为国之干城,却遭无端构陷,含恨而终!杨嗣昌深知党争构陷之害,更明忠奸是非之辨!由其执掌宪台,必能涤荡浊流,整肃纲纪,使言官回归风闻奏事、监察百官之本分,而非沦为党同伐异、攻觋倾轧之工具!”
“陛下!晋商通敌案、钱周互劾案,桩桩件件,皆需明断!非刚正不阿、雷厉风行如杨嗣昌者,不足以彻查到底,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臣,恳请陛下,为社稷计,为法度计,特旨拔擢杨嗣昌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总领宪台,督办诸案!”
崇祯动摇了。
看着朱启明那双坚定而充满力量的眼睛,听着那掷地有声的理由,再对比殿下温体仁略显苍白的反驳和周延儒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崇祯胸中那股破釜沉舟的决绝再次升腾。他受够了扯皮!
受够了党争!他需要快刀!
需要能做事的人!
杨嗣昌的“家仇”背景,此刻反而成了他“立场坚定”的保证!
“准奏!”
崇祯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果决,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着即擢升河南按察使杨嗣昌,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命其即刻进京赴任!原左都御史曹于汴……准其所请,允其致仕还乡!”
温体仁如遭重击!
他身形晃了晃,后面的话被彻底堵死,脸色灰败。
他知道,大势已去,朱启明这一局赢得干净利落。
周延儒更是面无人色,杨嗣昌上位,他感觉自己脖子上已经架上了刀。
就在温体仁和周延儒绝望之际,朱启明再次开口,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些,
“陛下圣明!杨嗣昌必不负陛下重托!”
他先肯定了崇祯的决定,然后话锋一转:
"至于温侍郎……老成持重,精通礼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已久,臣观温侍郎堪当此任。”
温体仁心脏猛地一跳!礼部尚书?!
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位置!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虽然不如左都御史实权大,但地位清贵,是入阁的重要阶梯!
朱启明这是……
在示好?还是分化?
喜欢。
第210章 杨嗣昌上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