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7章 替舅舅给人治病[1/2页]

道医打工仔 鲁国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接下来的几天,白天夏姨和梁丽雅基本在一凡老家,一个方面是照顾陈艳青,跟一凡的养母说说话,有时还跟着养母去菜园,一起接送依晨去幼儿园,另一方面也是帮帮忙,感谢一凡的养母把一凡带大,尽管做不了什么,但终究是自己的一片心。
     村里的幼儿园是不放假的,一个方面是家长都在附近上班,没时间照顾小孩,村书记林叔就决定在暑假期间安排老师上班,工资另计,目的就是不要打乱村里人正常的工作秩序,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小孩的安全,路上车多,暑假又热,担心一时疏忽,小孩跑到河里去玩水,发生意外。
     按照夏姨的安排,今天她得回一趟老家和去哥哥夏清那里。
     夏姨自从认了一凡这个儿子后就一直没有回来过,算起来也有三四年了,也就是豆豆快要出生时,夏姨来到梁丽雅身边,至今一直待在中山,跟梁丽雅住在一起。
     一凡也不知道自己出生的覃家具体在什么位置,只知道覃家老屋在哪,那都还是陈燕来娶覃可的时候,自己陪着陈燕来到这里迎亲来过。
     吃过早饭之后,一凡开车就带着夏姨、梁丽雅、陈艳青和覃可出发去崇义县城舅舅家。
     一凡的老家去崇义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县城,走这条路要多耗时一个小时,而另外一条路是经过崇义的金坑乡直接到崇义总共才四十分钟,而且还会经过夏姨的家,肯定会选择近路。
     二十分钟左右,车子就到了覃屋,覃可跟着来目的也是来看看她父母的。
     覃屋很大,整座房子属于典型广式结构,祠堂在中间,祠堂大门上方写有34;思宗流芳34;四个大字,两边分别连着四间房之后就是一个小厅,小厅过后再建着四间房,全是土木结构,白墙黛瓦,屋栋是飞檐,墙壁上还留有文化大革命时的宣传标语和土地革命时的口号,看上去不伦不类,但也反应出来年代感。
     四周零零散散还建有几栋屋宅,也是八九十年代的土木结构。
     这天老家很多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几人先在覃可的父母家坐着喝茶,没有多久,便有很多人围前来闲聊,夏姨见到他们有的叫叔婶,有的叫哥嫂,有几个热心的人问夏姨,一凡是不是叫程程,夏姨说,这是老大鹏鹏。
     有的人便感叹岁月流逝太快,想不到二三十年过去了,送出去的鹏鹏又回来了。
     一凡拿起烟发给那些男人,说34;都不知称呼你们什么34;,夏姨就会走前来说这个叫伯,那个叫叔,那个叫哥等等。
     休息半小时左右,夏姨领着大家,拿出钥匙打开了一扇厅门,由于长久没在这里居住,里面霉气很大,大家也就没有进去。
     34;这就是我们的家。34;夏姨说道,34;厅边那个房间就是一凡出生的地方。34;
     一凡站在门前看了看,这是一个小厅,左右有两个房间,有个天井,天边旁边是一扇屏风,据夏姨说,屏风间开的就是自己家的厨房,再进去又有两间房,看这结构,那时的家肯定也是一个富裕人家。
     覃可的爸说:34;一凡,要不要去祠堂看看?34;
     一凡说:34;叔,祠堂在覃可出嫁时就进去过了,这次就不去了,等下还得去舅舅家。34;
     在覃屋待了个把小时,几人才离开,临上车时,有的老人说:34;夏荷真是好命,听说她两个儿子都在广东工作,老二当老师,老大是一家公司的老板。34;
     一凡当作什么都没听见,扶着陈艳青上车后,奔县城而去。
     舅舅夏清的家一凡原来带着陈艳青来过,就在一个农贸市场的边上,房屋是七八十年代的红砖房,墙皮脱落厉害,给人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把车停在农贸市场门口,一凡从后尾箱抱下很多礼物,烟酒和几件包装好的礼品,一凡一人拿不了,覃可帮忙提下来。
     见到舅舅时,他正在他的诊所给人看病,一凡喊了一声34;舅舅34;后,夏清才知道自己的妹妹带着一凡已经到了,他指了指旁边的沙发叫大家先坐,自己又忙着给病人切脉。
     一凡见旁边还有五六个病人在等着看病,对夏清说道:34;舅舅,你先歇着,我来!34;
     夏清高兴地站了起来,从颈脖子上取下听诊器,交给一凡,然后拿出电话,打给了表兄夏伯令,叫他下来,接姑姑上楼。
     34;舅,你先带她们上楼,这里交给我。34;一凡坐下后,对夏清说道。
     几个病人见一凡年纪轻轻,不太相信他的医术,夏清说:34;我这外甥是个名医,你们有福了,他是手到病除,大

第437章 替舅舅给人治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