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希望必须守护,但文明的存续高于个体。
就在内部高度紧张的同时,外部对“战术协同网络”的试点应用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在几次突发性的地壳应力释放和能源核心故障预警中,接入协同网络的应急小组表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高度的默契,多次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了可能的大规模停能和地质灾难。协同网络在危机处理中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然而,长期或频繁接入协同网络的成员,开始陆续出现一种被称为“链接后遗症”的症状。表现为退出链接后长时间的精神倦怠、注意力难以集中、偶尔的方向感丧失,甚至个别成员出现了轻微的“现实感疏离”——仿佛现实世界变得有些不真实,反而怀念链接中那种高度协同、心意相通的感觉。
社会学和心理学团队介入研究后认为,这是深度意志互联对个体精神架构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磨损”和“惯性”。就像长期适应了高速奔跑的人,会难以忍受缓慢步行。
“这是使用这种力量的代价。”彭教授看着报告,面色凝重,“效率的提升并非没有成本。源核,进一步缩短单次链接时长,延长强制冷却期,加强链接后的心理疏导和现实锚定训练。我们必须找到代价与收益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深空监测中心对信标G01Beacon的监控也有了耐人寻味的发现。通过持续对比分析,他们发现信标脉冲周期那极其缓慢的变长趋势,并非匀速!其变慢的速率本身,也在以一个更加微小的幅度波动着!
【……信标脉冲周期……递增速率……存在……周期性波动……】
【……波动周期:……约合……地球时间……27.3天……】
【……波动幅度:……极其微小……(对总体趋势影响可忽略)……】
27.3天?这个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27.32天)惊人地接近!这仅仅是巧合?还是暗示着信标所在区域的时空,受到某种与月球引力类似的周期性力量影响?亦或是……信标在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与太阳系内的某个天体发生着超越空间的微弱共鸣?
又一个谜团。深空中的信标,仿佛一个拥有多重密码的锁,每解开一层,都露出更复杂的下一层。
希望城内,碎片的不祥低语与协同网络的显着效益及代价并存。文明的进程如同在刀锋上行走,一边要警惕内部可能引爆的炸弹,一边要谨慎使用着带来力量却也伴随磨损的工具,还要分神解读来自深空的、充满谜团的时空密码。复苏纪元的道路,在希望与危机交织的迷雾中,延伸向不可知的未来。
喜欢。
第333章 碎片低语与协同代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