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然,并非所有花旗货都尽如人意。集训期间,不少士兵就对配发的装备提出了尖锐意见。步枪性能自不必说,是好枪。但机枪的表现,就颇有些差强人意了。
     迷龙就天天扯着嗓子抱怨:那支BAR自动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尺寸和重量是按洋人身材设计的,他使起来十分别扭,射击节奏也掌控不好。
     这抱怨得到了众多将士的响应,大家几乎一致推崇约翰牛的机枪。无论是轻巧可靠、火力持续性,布伦轻机枪更胜一筹。沉稳耐用、弹链供弹的维克斯重机枪,在士兵们看来,都比当下配发的M1917更实用、更趁手。
     不过,机枪手崔勇提出了点不同看法。他认为M1917水冷式机枪虽然更重一些,但射击弹道极其平稳,压制力十足,而且可以作为通用机枪。但他也毫不犹豫地赞同:那BAR自动步枪,确实不适合作为我军的制式轻机枪。
     不过随即有人进行反驳,他认为这是支好枪,弹匣位于下方视野更开阔。况且比国有改进方案,只需模仿FN公司的M1930加装两脚夹和提把即可。
     唯一获得满堂彩的,是那挺点50口径的M2勃朗宁重机枪。这钢铁巨兽无与伦比的威力和射程,让它成了人见人爱的“战场粉碎机”。就连原本最钟爱维克斯的崔勇,如今对这挺机枪也是爱不释手,赞不绝口。
     相较于轻武器,重武器的状况更令人忧心。迫击炮虽足额运抵驻地,但榴弹炮质量却差强人意。花旗奉行“先欧后亚”战略,加之自身需求庞大,此次援助的火炮除75毫米榴弹炮外,其余重炮营列装的火炮大多掺杂着部分一战时期的老旧型号。
     所幸,花旗的105毫米榴弹炮本就是参照一战时期普鲁士火炮改进而来,且克虏伯45倍径105毫米榴弹炮,性能尚不落后;155毫米榴弹炮亦是如此。这些老炮虽年岁已高,炮管寿命堪忧,但基本性能尚可堪用,勉强可以支撑着战斗。
     基于前线战士们的真实反馈和强烈呼声,盟军指挥部迅速行动,将意见汇总并呈报上级。指挥部明确表示:将着手协调更换更受认可的轻机枪型号,并会充分尊重士兵的使用习惯,保留那些经过实战检验、深受信赖的现役武器。
     眼看双方磨合得非常好,花旗方面有意延长培训时间,并计划招收更多华夏军官参训。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好好的计划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变数。
     原来,这段时间东瀛的日子异常难熬。他们万万没想到,势如破竹的攻势竟会急转直下。曾几何时,帝国及其盟友似乎不可战胜。
     然而,局势瞬息剧变。盟军将战争拖入了血腥的消耗战,而东瀛海军在中途岛遭遇重创。瓜岛争夺战更是惨烈异常,海上优势丧失殆尽,导致岛上守军补给严重匮乏。
     反观花旗,其恐怖的工业潜力彻底爆发。战斗机仿佛源源不绝,弹药供应无比充裕,投送能力更是远超己方百倍。花旗士兵即便不主动进攻,仅凭消耗就能拖垮岛上的守军。
     困兽犹斗的驻军被迫发动了绝望的进攻,结果自然悲壮而徒劳。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若战局持续恶化,帝国将彻底丧失谈判资格,唯有投降一途。
     他们急需

第132章 整训结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