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通新编十三师。……嗯,你说得对,看来战争确实能让人迅速成长。不错,我打算把他送到22师去,先安排在补充团历练一番,考验考验他的能力。要是表现不俗,到时候再提拔他。嗯,好的。”
自此,林译被分配至补充团,担任副团长一职,负责整编工作。团长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谭耀林。在了解了部队的现状后,谭耀林索性当起了“甩手掌柜”,将一切事务都交由林译打理。
的确,他此刻天天待在部队里也无济于事。全团除了七百多名伤残士兵外,其余皆是轻伤员。他留在部队又能做什么呢?于是,他索性将所有事务都交给了林译处理。
林译深感棘手,伤员的问题倒还容易解决,只要上级补给的物资到位,只需半个月左右,这些伤兵就能重新恢复战斗力。然而,那些残兵却让他颇为头痛。
他们都是南昌会战后被击散的部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如果团长能指派营连长来管理,他或许还能轻松一些。但现在,这些人各自为政,把军营搞得一团糟。
多次尝试联系团长却无果后,林译决定亲自上手进行整编。全团共计一千八百余人,他将其编排为三个营,每个营五百四十人,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
每个连一百二十人,由三个三十六人的步兵排和一个二十人的重机枪小队组成。步兵排除了包含三个十人的步兵班外,还配备了正副排长、通讯员以及一个三人的掷弹筒小组。全连还设有一个十五人的炊事班和一个七人的连部。
机枪连则由六个二十人的重机枪小队和一个三十人的弹药辎重队构成。营部则下辖一个警卫班和一个通讯班。
团部则更为完备,下辖一个一百二十人的警卫连,一个三十人的辎重队,一个通讯班以及一个骑马的传令班。就这样,整个团被井然有序地编排完成。
完成编排后,林译立即着手组织训练,训练内容基于林译原川军团二营的体系,但增设了针对飞机袭击的规避技巧以及对防御工事的构建与运用,特别加强了躲避炮击和空袭的训练项目。
对于训练表现出色的部队,林译毫不犹豫地给予即时奖励,以此激励士气;而对于消极怠工者,则实施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以示惩戒。面对队伍中的刺头行为,他坚决执行军法,绝不纵容,这一系列举措迅速而有效地改变了全团的风貌。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团队已焕然一新。
一个月后,当该团接受检阅时,其崭新的面貌令司令官大为赞赏,眼前一亮。这个补充团的表现迅速引起了多方关注,多个师长纷纷向上级反映,希望能够将这个训练有素、装备齐全且即刻可用的部队纳入麾下。
特别是在万家岭战役之后,各部补充兵员的缺口高达五万,哪个部队不渴望这样的新鲜血液?尤其是像这样人员齐整、战斗力强劲,拿来就能打仗的部队,更是成为各方争相争取的对象。
喜欢。
第12章 小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