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学过古典乐的就知道,西方含有宗教性质的经典乐曲特别多,看起来难度不高,其实想要演奏好特别难。
     一些古典乐就是脱胎于唱诗班之类的宗教音乐而诞生,即便是作曲家创作,也会围绕这种经典主题。
     不是赞颂上帝伟大,就是夸赞圣母慈悲。
     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个很难共情的主题。
     别说是听众其实理解不了什么原罪论、赎罪论、救赎说,就是演奏者,可能也多是在技巧上面打磨精进,而在乐曲意境、情感投入等上面没有办法做到像那些有信仰的宗教人士那般完善。
     还有一点比较明显的就是,在一些同时要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体育项目里,龙国在艺术表达上面是相对比较弱势的。
     除了霸权垄断,还有就是信仰、观念、美学感知等不一样,所以不能够理解,也很难做到那种艺术表达。
     只能够在硬性的技术上钻研,而在文化、艺术等软实力上稍显辛苦。
     在这样情况下,洛瑶的选曲无疑是有点冒险的。
     她首选梁祝、茉莉花这样的曲子,肯定更能够得到听众的理解,当然她也确实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在顺序上,她决定先从《圣母颂》开始。
     圣母颂表达的情感激烈但又平缓。
     在对“圣母”或者说“母亲”这个概念的称颂上,它的感情怎么都不可能是完全平静的,不如说这种对母的濡慕中还夹杂着崇拜、敬爱、期待、尊崇乃至于憧憬等感情。
     她持弓的手很稳,琴弦在她的手指下微微颤动,她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大提琴向她传递来的某种只有演奏者自己能够明白的反馈。
     不只是拉坏了就会出现很糟糕的锯木头鬼叫,更是一根根绷紧的琴弦、空腔并共鸣的琴身本身会有不一样的反馈。
     练习了很多很多次,一次次、一遍遍地去体会同一段旋律、同一个小节,才能够感受到那幽微的差别。
     而现在,她就能感受到她的大提琴对她的那种诉说:
     她的琴告诉她,是的,你拉的是对的,这种节奏是对的,这种感情表露也是正确的。
     其实情感没有正误之分,但流畅的演奏应该是一气呵成的,宛若写毛笔字,笔触之间或许会有断开、字和字之间并非一直勾连,但最后一整个卷轴的大字展开,那是行断意不断的整体。
     《祭侄文稿》为什么那么有名?
     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情之所至。
     全篇哀痛而若连绵不断的流水,是泪水凝于笔下,酣畅淋漓地勾勒出那一整副大字。
     当然还有以小见大,以小家之哀伤感慨家国之殇,还有寄托了什么什么感情等更为崇高的情感在里面。
     但从小里说,打动普通人的,正是这种大家日常都有可能会体会到的东西。
     弹琴亦是艺术的一种。
     或许她不如专业人士那般技巧高深、天赋绝伦,什么曲子都能够拿捏,但洛瑶练习并表演的有限的几首曲子,一定是她能够找到共鸣点、并将之蔓延开来,以构成完整的情感表达的曲子。
     即便中途可能会有错音,但听起来是连贯而流畅的,细细体会其中的感情,更是缠绵而不绝。
     “我的圣母颂,是赞叹妈妈的曲子。”洛瑶在心里想着,企图用琴声与大家说话。
     曲里的,是她这个演奏者的妈妈,是听众们的妈妈,也是天下所有人乃至生命的妈妈。
     她们都是如圣母般美好的人——
     慈悲、善良、温柔、博爱而伟大。
     【真不错啊,你们快看!】
     【天哪,这不是我家的仙女吗?仙女你怎么到镜头里去了,仙女你回来吧,仙女我想死你了呜呜呜呜呜】
     【废话,这小提琴拉得好不好听,我不会自己看吗】
     【前面的姐妹,这是大提琴】
     【被迷到神志不清了,不好意思or2】
     ……
     洛瑶以她的大提琴描绘这种细腻的情感。
     也因为这种表达,让她整个人也跟着平和了起来。
     仿佛她也同样受到了音乐的感染,变得更加温柔、更为平静。
    喜欢。
  

第38章 大提琴的演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