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沈翊留完言,直接上传了一大批图片,足足有几十张。
     沈翊:“这些都是耿斌的画,大家从中,能不能看出什么?”
     看出什么?
     不少群成员都微微皱眉。
     他们不是专业画家,还真不会解读画作。
     “这几十张画,氛围都比较阴郁、压抑?
     用色也偏阴沉!”
     汉尼拔本身是心理学家,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留言道:
     “画里的场景和元素,倒是很多样。
     有村屋,有农田,有房间,有城市,有天空,但风格非常统一。
     给我的感觉,竟和看那世界名画《呐喊》,类似。
     也许,画这些画的时候,耿斌的内心,也处于一种极度崩溃、痛苦、挣扎的状态?”
     “应该是的。”
     沈翊留言:“大家应该都看过耿斌的其它作品。
     在很长一段时期,色彩都是鲜艳明亮的,空间是开阔的。
     给人的整体感觉,也偏欢快无忧。
     可我发现,他的风格,忽然就从正面,转向了负面。
     转变时间,应该是08年前后。
     我看过的所有画里,应该是从这幅画开始的……”
     沈翊又上传一幅画。
     画面的主体是村庄!
     核心是一条路。
     路两旁是皑皑白雪。
     而天空被乌云覆盖。
     道路一直延伸到画面尽头,和乌云重合在一起。
     在道路的白雪上,还有一排延伸向远方的脚印。
     正常来说,脚印应该近大远小。
     而画面里的脚印,恰恰相反。
     越往远处延伸,脚印反而越大。
     最终,脚印和道路,一起进入乌云。
     沈翊:“这画作,算是耿斌风格变化的开始。
     整体还是偏正面的,有金色阳光穿透乌云,落到雪地里的脚印上。
     但乌云给人的压迫感,也很强。
     我怀疑,这可能是07年12月,李乡云带耿清清回到大京后,耿斌画的第一幅画。
     道路上逐渐变大的脚印,代表他看着长大的耿清清,离他而去。
     乌云,则代表他对女儿的担忧。”
     群成员虽然自己看不懂画,但听到沈翊的分析,全都点头。
     这幅画整体的色调,确实比他之前上传的几十张画,稍微舒服一点。
     没有那么压抑、绝望!
     沈翊继续留言:
     “乌云这个意向,在耿斌之后的画作里,用得越来越多。
     所占篇幅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越深。
     也不再是平静的乌云,而是翻滚澎湃的大片乌云团。
     其中还有白色闪电闪烁。
     有的时候,乌云甚至占据大半张画纸,要将下方景物彻底摧毁一般……”
     沈翊先后上传照片,群成员能感觉到,画作风格确实越来越压抑。
     十多张画之后,风格就和沈翊最初上传的几十张画,几乎一样阴郁了。
     就在大家觉得,下一幅画,就是那几十幅画里的一张时,意外的!
     沈翊忽然又上传了一张道路图。
     风格大变!
     整体色调又变得明亮起来。
     天空中,更是一片乌云都没有……
    喜欢。
  

第18章 乌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