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着孩子们吃饭,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去符家湾要带的东西,像在心里列了一张清单。
她先去了厨房,厨房是用土坯砌成的,屋顶盖着茅草,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
从墙角搬过一个陶瓮,陶瓮上印着简单的花纹,是村里的老匠人烧制的。
揭开盖子,一股酸香扑鼻而来,像一股清泉瞬间唤醒了嗅觉。
里面是自家腌的酸豆角,色泽翠绿,像刚从地里摘下来的一样,酸中带咸,是下饭的好东西。
她拿出一个干净的陶罐,陶罐是她陪嫁时带来的,上面还刻着她的名字。
小心翼翼地装了满满一罐,用油纸封好口,油纸是用桐油浸过的,防水防潮。
又去了后院,后院的角落里堆着几麻袋刚收的绿豆,麻袋上印着“丰收”两个字,已经有些褪色。
绿豆颗粒饱满,透着新鲜的绿色,像一颗颗绿色的珍珠。
她用簸箕舀了几斤,簸箕是竹编的,边缘有些磨损,却依旧结实。
仔细筛去里面的杂质,那些杂质是一些细小的石子和泥土块。
装进一个布袋子里,布袋子是她用旧衣服改做的,针脚细密。
这些都是实在东西,拿出去既不寒酸,又能表达心意,像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准备好东西,杏花嫂又去找汪大汉帮忙。
汪大汉刚吃完饭,正坐在门槛上擦汗,他用一块粗糙的麻布擦着额头和脖颈的汗水,那麻布已经洗得发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到杏花嫂过来,他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眼神里满是善意。
杏花嫂说明来意后,汪大汉二话不说,像一座沉默的山,扛起装着绿豆的布袋子,那袋子压在他宽厚的肩膀上,他却面不改色; 又拎起陶罐,跟着杏花嫂往村口走去。
他虽不善言辞,却总能用行动表达善意,脚步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很实,像是一座可靠的山,让人觉得安心。
走到村口,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干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树枝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伞。
杏花嫂接过东西,对汪大汉道了谢,声音里满是感激。
她戴上草帽,草帽是用麦秆编的,边缘有些破损,却能遮挡阳光。
撑起遮阳伞,遮阳伞的伞面是朴素的蓝布,边缘有些磨损,却能挡住毒辣的阳光,伞骨是竹子做的,轻便结实。
她提着东西,朝着符家湾的方向走去,脚步坚定,像在奔赴一个重要的约定。
通往符家湾的路是一条乡间小路,小路是用碎石子铺成的,走在上面“沙沙”作响。
两旁长满了野草和野花,有黄色的蒲公英,白色的车前草,还有紫色的马兰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丝带。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翅膀上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蜜蜂在花蕊间忙碌地采蜜,发出“嗡嗡”的声响。
路虽有些远,可沿途的风景却不错,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杏花嫂走得不快,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致,偶尔停下来摘一朵野花别在发间,那是一朵黄色的小雏菊,清新可爱。
心里想着早些把药酒求回来,好让邱癫子能早日止痛,像揣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符家湾的轮廓渐渐出现在眼前,像一幅水墨画慢慢展开。
符家湾坐落在山脚下,群山像一条巨龙守护着村庄。
喜欢。
第392章 吃饭第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