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2章 又见汪大汉[1/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家里的粮食,主要靠还在上初中、才十多岁的我作为主要劳动力来收割、脱粒、用风车扬谷、翻晒、计量入库。
     我亲力亲为,辛辛苦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顶着星星下地,星光落在镰刀上,泛着冷光,直到月亮升起才回家,月光将影子拉得很长,也跟现在写书一样只睡四个小时,连学习都耽误了不少,作业本上常常是匆忙写下的字迹,笔尖划破纸张的声音都带着疲惫,自然不会记错这些实情,那些麦粒的触感、谷糠的气息,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脑海中。
     但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里,现实与虚幻仿佛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真假。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身处那个年代,还是陷入了一场神秘的梦境。
     粮仓墙角的蛛网会在月光下显露出符文的纹路,那些蛛丝纤细却坚韧,如蚕丝般闪亮,在月光折射下,能看到八卦、九宫等图案,像是某位隐世高人布下的微型阵法,守护着粮仓的灵气不被外泄; 晒谷场上的谷堆在风中会排列出八卦的阵型,谷粒随着风势移动,自动归位,不多一粒,不少一粒,精准得让人惊叹,仿佛有无数双无形的手在排列,连最调皮的孩童都无法打乱这阵型,谷粒落在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会被一股微弱的力量推回原位。
     也许这一切都是一场关于修炼的幻梦,而我在其中,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修炼之旅,见证着、参与着这神秘世界的种种变化,从一个懵懂少年,对灵力一无所知,指尖触碰到灵气只会觉得发麻,到能隐约感知到天地间的灵气流动,看到空气中漂浮的彩色光点,逐渐触摸到天地大道的边缘,指尖偶尔能凝聚出一丝微弱的真气,那真气如同萤火虫般闪烁,温暖而微弱。
     在这神秘莫测、灵力涌动的世界里,那时的我才咿呀学语,几句歪诗却成了邱癫子解不开的修炼谜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两句看似平实的诗句,在邱癫子看来却蕴含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至理,他常常拿着这两句诗,在院子里踱步,青砖地面被踩出淡淡的脚印,时而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时而恍然大悟,拍着大腿叫好,让他钻研数月仍觉奥妙无穷,仿佛每一个字都藏着打开修炼大门的钥匙,每个字的笔画都对应着不同的真气运行路线,嘿嘿。
     汪老爷子不知去了何处寻觅提升灵力的机缘,或许是深入长山腹地,那里云雾缭绕如轻纱,山势险峻似利剑,据说隐藏着上古修士的洞府,洞府门口有千年古松看守,松针如剑,长达尺余,能识别闯入者的善恶,心术不正者靠近,松针会自动射出,如飞刀般精准; 汪经纬、三爷一大早就前往龙王镇,龙王镇是附近的重镇,青石板路被车轮压出深深的辙痕,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汇聚,茶馆里说书人讲着修炼者的传奇,他们去探寻可能与修炼资源相关的线索,比如寻找蕴含灵气的矿石,那些矿石在阳光下会发出特定的光芒,金矿金光耀眼,铁矿黑光沉凝,或是收购记录着残缺功法的古籍,古籍的纸张泛黄如秋叶,上面的字迹可能是用灵血书写,需要用特定的灵墨涂抹才能显现,字迹鲜红如活物,会在纸上微微蠕动。
     兄弟俩虽然已经分家立业,但都还没成婚,毕竟在这危机四伏的时期,人心惶惶,夜晚常能听到远处传来怪异的嘶吼,大家都眼巴巴盼着黎杏花能在修炼上

第292章 又见汪大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