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2章 草案的第一位合作人[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想到这儿,邱癫子不禁暗自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苦涩,一丝无奈。
     修行之人往往因为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的行为——能与草木对话,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景象,会在深夜独自外出勘察气场——会越来越远离尘世,他们的世界常人难以理解,他们的责任常人难以承担,孤独似乎是注定的宿命,如同夜空中的孤星,虽璀璨却寂寞,无人能懂其光芒背后的沉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拟定好对策,邱癫子心底稍感安稳,如同漂泊的船找到了港湾,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终于有了停靠的地方,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他用家乡方言这般一想,那些生硬的道理仿佛也变得生动起来,如同用方言讲述的故事,亲切而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
     随即运转《蜂花柬》中的“风熄蜂飞”心诀,调整心态,那心诀如同平静的湖面,能平息内心的波澜,让自己的心如同蜜蜂一般,自由自在地重新回归现实的世态人情之中,不再执着于玄虚,而是融入生活的点滴——柴米油盐的琐碎,邻里之间的寒暄,都是修行的一部分。
     在现实的世态人情里,也就是《蜂花柬》所说的繁华尘世中,幸运金杏树的十丈高度,也融入了这世俗的繁华,不再显得突兀,它的枝丫伸展在农家的屋顶之上,与炊烟、飞鸟构成和谐的画面,仿佛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术数的奥妙,再次与那不可思议的玄机巧妙契合,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神秘之约,天地人三者完美交融,自然的法则、术数的智慧与人类的生活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完美的画卷,每一个元素都不可或缺。
     走出杏树的树荫,邱癫子仿佛从一个神秘的灵异世界回归现实,整个人也从精明变得带着几分疯癫——那并非真的疯癫,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状态,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言行举止看似随意,却蕴含着深意,让人捉摸不透。
     农村女人的能干,有时就像博士论文一样深奥难懂,她们看似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她们能在繁琐的家务中找到规律,能在艰难的生活中保持乐观,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
     杏花嫂看起来粉嘟嘟、嫩生生的,皮肤白皙,仿佛吹弹可破,那是常年劳作却保养得当的缘故,笑容温婉,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如沐暖阳,谁能想到操持起家务来如此厉害,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账目清晰——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物品摆放有序——农具归农具,杂物归杂物,各得其所,在忧乐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她,连村里最能干的老妇人都对她赞不绝口,说她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做几个人的饭菜,手脚笨一点的人,可能得花费小半天时间,忙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不是忘了放盐就是烧糊了菜,最后弄得满身油烟还未必能做好。
     可黎杏花指挥着几个流浪儿,烧火的烧火——一个小男孩蹲在灶台前,熟练地添柴、拨火,根据锅里的情况调整火势大小,时而添一根细柴让火小些,时而加一把粗柴让火旺些;择菜的择菜——一个小女孩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把青菜叶子摘下,去除黄叶、烂叶,动作麻利;洗菜的洗菜——另一个孩子在水井旁,用葫芦瓢舀水冲洗蔬菜,一遍又一遍,直到洗得干干净净,把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小团队。
     她独自上灶,同时开两眼锅,左手握锅铲,翻炒着锅里的菜肴,手腕灵活转动,让菜受热均匀;右手持菜刀,快速地切着案板上的食材,切丝、切块、切片,大小均匀,刀工娴熟,一边切菜一边炒菜,动作娴熟流畅,如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慌乱,仿佛在进行一场厨艺表演。
     仅仅用了半个多小时,一饭一汤三个新鲜菜——炒青菜翠绿欲滴,带着水珠,仿佛刚从地里摘下;凉拌黄瓜清脆爽口,撒着芝麻,香气扑鼻;西红柿炒鸡蛋红黄相间,色泽诱人;一肉一肝一凉三个荤菜——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炒猪肝鲜嫩可口,火候恰到好处,没有腥味;凉拌猪耳口感脆韧,调味适中,咸淡可口,就全部摆上了桌面,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开,口水都忍不住分泌出来,连最挑食的孩子都瞪大了眼睛,露出渴望的神情。
     这时,邱癫子才装作刚把汪家的三座大瓦房仔细看完回来的样子,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仿佛真的耗费了大量精力,额头上甚至还故意抹了些灰尘,增加真实感,让人觉得他确实认真勘察了房屋。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
    喜欢。
  

第212章 草案的第一位合作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