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7章 沟通地网[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花柬的深度解析,字字珠玑,道破了秘卷与自然、与生命的深层联系——蜂象征着意识的自由穿梭,花代表着植物的灵性,而肺之朵,则暗示着呼吸与天地能量的交换,是施展秘术的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邱癫子自嘲地笑了笑,自己对《蜂花柬》的运用,不过是浅尝而已、比如他能沟通的地网,还只是一个院子周围的植物根系交织的网络、如同大海中的一汪浅滩,尚未触及真正的深海——据说《蜂花柬》的大成者,能与千里之外的森林对话,调动山川的气脉。
     《蜂花柬》,这一隐匿于尘世的神秘秘卷,此刻在他的怀中微微发烫。
     它的封面是用蜂蜡浸泡过的蓝布,防水防潮,边角已被摩挲得发亮。
     宛如从古老岁月深处缓缓飘来的幽影,携着无尽的神秘与奇异之力,书页间仿佛还残留着远古的气息——那是草木腐烂的微腥,混合着蜂蜡的甜香,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土腥味。
     它的作用超脱了常人的认知范畴,仿若一把能开启异世界大门的钥匙。
     邱癫子曾在深夜研读,看到其中记载着“移花接木”的秘术——并非嫁接果树,而是借用植物的生命力修补风水气场;还有“枯木逢春”的篇章,讲述如何唤醒沉睡的地脉,让荒芜之地重现生机。
     这些都为修行者开辟出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通往人与自然交融的至高之境。
     当修行者施展与之相关的秘术时,必须将自身的神魂沉浸至无情无性的奇异境域。
     邱癫子此刻便处于这种状态:心中没有喜怒哀乐,只有纯粹的感知——他能“闻”到百米外蒲公英的种子成熟的气息,能“听”到竹根在土壤中生长的“噼啪”声,甚至能“尝”到雨水渗入泥土的甘甜。
     此境恰似鸿蒙初辟时的混沌虚空,剥离了一切世俗情感的牵缠,喜怒哀乐皆化为虚无,就连性别这一在世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属性,也在其中被彻底虚化。
     在这种状态下,邱癫子感觉自己既非男人也非女人,只是一团纯粹的意识,如同初生的婴儿,与周遭的草木融为一体。
     踏入这片超凡之境,修行者方能突破诸多常规限制。
     邱癫子正是借此打破了性别的坚固壁垒——《蜂花柬》历来只传女子,只因女子的阴柔之气更易与植物沟通。
     而他能从哑婆子手中承接这部秘卷,全赖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部分情感感知,反而契合了无情之境的要求。
     这般机缘,在旁人眼中,犹如天际的流星,神秘而难以捉摸,可遇而不可求。
     《蜂花柬》所蕴含的无情无性状态,并非粗暴地从肉身层面抹去生理性征,而是对心灵与功法展开一场极致的淬炼。
     它要求修行者斩断七情六欲的羁绊,如同园丁修剪杂枝,让心灵的主干得以茁壮成长。
     它宛如一位严苛的灵魂雕刻师,在修行者的灵魂深处精心雕琢。
     邱癫子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执念被一点点剥离:对亡妻的思念化作了天边的云,对儿子的担忧变成了山间的风,这些情感并未消失,只是不再束缚他的神魂。
     最终重塑出一片空灵澄澈的心境,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纯粹而通透,能如实映照天地万物的本相。
     然而,这种状态并非要求修行者时刻维系。
     邱癫子平日里也会喜怒哀乐,会为了柴米油盐发愁,会为了村民的误解而委屈。
     只有在特定的修行节点以及施展核心秘术的关键时刻,这无情无性之境才如暗夜中的幽灯,被精准点亮,照亮前行的隐秘路径,事成之后便悄然隐去,回归常态。
     自《蜂花柬》现世以来,它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修行界乃至整个世间激起层层涟漪,影响深远。
     古往今来,凡能得其真传者,无不是能与自然相通的奇人——有能呼风唤雨的道士,有能预知旱涝的农夫,还有能与鸟兽对话的隐士。
     在这个情感逐渐淡漠、冷漠与麻木肆意蔓延的现代社会,它的出现,宛如一道神秘的光。
     城市里的人们行色匆匆,对着冰冷的机器交流,早已忘记了草木的呼吸、大地的脉动。
     而《蜂花柬》却为那些渴望突破常规、探寻未知力量的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可能,指引着他们走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它让修行者得以窥探到植物世界那神秘的一面,通过“蜂言风语”术,与花草竹树建立起奇妙的联系。
     邱癫子此刻便能“听”到脚下的竹根与金杏树的根系在低语,交流着土壤的湿度、害虫的踪迹,甚至还有远处大黄莲树的近况——它的一片侧枝去年被雷击断,至今仍在缓慢恢复。
     这些隐藏在自然深处的信息,让修行者在风水堪舆、危机应对等诸多方面,拥有了超越常人的能力与手段。
     第0198章风水挽救草案
    喜欢。
  

第197章 沟通地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