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0章 熟土[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知道什么样的土壤适合什么样的植物生长,黏土保水,沙土透气; 知道如何调节土壤的酸碱度,草木灰能中和酸性,石膏能改良碱性; 知道如何预防病虫害,大蒜的气味能驱赶蚜虫,烟草水可防治红蜘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方面,与有“陈专家”之称的陈家父子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可谁又能知道,他这份平凡的表象下,隐藏着多少神秘的力量,这些力量与他的农耕技艺相互融合,让他对植物的理解远超常人,他能感受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叶片的卷曲是缺水的信号,花朵的低垂是风雨的预警,他能听懂它们的“语言”,如同与老友交谈。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那韵律与大地的脉搏同频,清晨的露珠滴落、午后的蝉鸣起伏、夜晚的蛙声断续,都是这韵律的一部分,似乎在与大地的神秘力量共鸣,促进着竹根的生长,让竹根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简洛还把先前收集在手中的泥球散开,放在竹根须部附近,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婴儿的肌肤,生怕用力过猛损伤了脆弱的须根。
     那些可是斑竹的“熟土”,是斑竹生长多年的地方的土壤,里面含有斑竹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生物和养分,放线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根瘤菌能帮助吸收养分,就像母亲的乳汁,能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有了它们,重新栽种的斑竹就不会那么“认生”,很快便能开始生长,如同回到了熟悉的家园,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一丝熟悉的慰藉。
     仿佛这些泥土中蕴含着与斑竹沟通的神秘密码,能唤醒斑竹的生机,告诉它“这里很安全,可以扎根生长”。
     当泥球散开的瞬间,一缕缕淡淡的青烟从泥土中升腾而起,那青烟如同有生命般,在空中盘旋片刻后,缓缓融入斑竹的根部,那是土壤中生命力的体现,也是神秘力量的一种展现,是大自然对他们善举的回馈——土地永远不会辜负那些善待它的人。
     等竹子先长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新土含有新养料,那些养料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馈赠,蕴含着阳光的能量、雨水的滋润和空气的精华,是天地万物共同孕育的养分。
     根须们会本能地争抢营养,如同饥饿的孩童争抢食物,促进自身的生长,每一条根须都在努力地伸展,探索着土壤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同勇敢的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开拓。
     还没等它们抢够,又会发现深埋的枝叶发酵形成的“大粮仓”,那里面的养分更加丰富,如同精心烹制的佳肴,腐殖质能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质能提供全面营养,如此一来,根须便会进入疯狂生长期,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地下编织出一张庞大的网络,牢牢地抓住大地。
     根长得深,能吸收到更深处的水分和养分,为竹子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即使遇到干旱也能安然无恙; 叶子自然会繁茂,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制造出充足的养分,让竹子长得高大挺拔。
     这棵斑竹重新生长后的长势,肯定会很不错。
     仿佛这一切都在遵循着某种神秘的生命契约,每一个环节都恰到好处,是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生命赞歌。
     此时,月光洒在斑竹上,竹子的影子在地上摇曳,仿佛在书写着神秘的符文,记录着竹子生长的轨迹,那些符文只有真正懂得自然之道的人才能解读——它们是生命的密码,是自然的语言。
     两人手脚都很麻利,很快就栽好了竹子,还完成了灌溉,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如同精密的机器在运转,却又带着手工劳作的温度。
     在灌溉时,水流似乎带着一丝淡淡的荧光,那荧光是水中蕴含的灵气,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如同碎钻撒落在水面上。
     水流顺着竹根流淌下去,仿佛在为竹子注入神秘的力量,促进着它的生根发芽,那荧光是水中蕴含的灵气,被他们的行动所唤醒,是大自然对他们的认可——认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
     趁热打铁,就在栽竹的地方,简洛立刻动手制作长钓竿,手指在斑竹上轻轻滑动,感受着竹子的纹理,竹节处的凸起如同大地的脊梁,光滑的竹身带着植物特有的韧性。
     马啸啸在一旁帮忙奔走配合,递工具、扶竹竿,两人配合默契,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一般,一个眼神便知对方所需,一个动作便懂对方意图,这是长期相处形成的心灵感应,无需言语,便能心意相通。
     选在这里,不仅地方宽敞,操作起来方便,地面平坦无杂物,四周无遮挡,能自由施展; 同时还能让他俩的人气在这里多留一会儿。
    喜欢。
  

第110章 熟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