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章 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1/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您是说,那些五花云中的女子,身体构造别具一格,是这样的吧?”
     汪东西微微皱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碗沿有些粗糙,磨得指尖发痒,像在解一道难题。
     他想起去年在公社图书馆翻到的《奇人异志》,封面都掉了,用线缝着,里面提到过“异人禀赋殊于常人,或能夜视,或善闻香”,当时只当是胡说八道,此刻却忽然有了些模糊的理解,像蒙尘的镜子被擦了一下,隐约能看到影像。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媒婆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像看到学生终于解出了难题,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她从怀里摸出块蓝布帕子,帕子上绣着朵小小的梅花,擦了擦嘴角的水渍:“就像咱这忧乐沟的水土,养出来的稻米比别处多出三分香,蒸出的饭粒油亮; 养出来的姑娘也比别处水灵,这五花云的女子,也自带三分异禀,只是常人看不出来罢了。”
     “这谈何容易啊!”
     汪东西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颓丧,像被霜打过的庄稼,“这就好比光靠一双手去剥那坚硬如磐石的核桃,核桃壳上全是坑,哪怕您的手指再灵巧,没有趁手的工具,也根本无从下手。
     去年我娘想剥些核桃给杏花补身子,用门轴夹都夹裂了好几颗,门轴都夹松了,弄不好,还得把指甲给掰断了,疼得钻心,好几天握不住筷子。
     可这些说法,都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奇谈怪论罢了。
     就像村里老人们讲的‘山精化人,说山精会变成美女引诱猎人,谁真见过?
     在现实生活里,怎么可能真有这样的异人存在呢?”
     汪东西眉头皱得更深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在他的认知里,这事儿简直玄之又玄,就像一场荒诞不经的幻梦,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像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
     “汪老大,您知道的还真不少嘛。”
     媒婆往灶里又添了根柴,柴是松木的,带着松脂,火焰腾地窜高,映得她脸颊发红,像抹了胭脂。
     “类似这样稀奇古怪的说法,那可多了去了,简直数不胜数。
     您咋不接着往下说了呢?”
     她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略带调侃的笑容,“你们男人呐,相较于女人,似乎更容易被外界的诱惑迷了心智,心思也更活络些。
     就像村口的大黄狗,见了生人就摇尾巴,哪像母狗那般守家,只认自家人。”
     媒婆用烧火棍拨了拨灶膛里的灰烬,露出通红的炭火,炭火发出微弱的红光:“究其缘由,便是这类特殊男子的说法,远比特殊女子的要多得多。
     不是有‘宝有千千,珍有万万这样的说法嘛,世间的奇人异事多着呢。
     远的不说,就说前清时,咱们县里出过个能辨药草的瞎子,他生下来就瞎,却能凭着嗅觉摸一摸草叶就知药性,哪味是治咳嗽的,哪味是治腹泻的,分毫不差,你说神不神?
     他住的草屋里堆满了药草,远远就能闻到药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他看病。”
     对于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奇闻轶事,她就像一本活字典,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是不少,可这些终究只是传说,当不得真的!”
     汪东西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想法,像一块顽石,雨水冲不动,风也吹不动。
     他从公社学到的唯物论告诉他,凡事要讲证据,那些没凭没据的故事,不过是老百姓编出来解闷的,就像冬天围着火炉讲的鬼故事。
     “我在公社见过县志,厚厚的四大本,蓝色封皮都磨白了,上面记载的都是灾荒、收成、官员任免,某年某月发生了旱灾,某年某月来了新县令,从没提过什么异人异事。
     在我看来,现实生活的世界里,绝不可能出现如此怪异、违背常理的事情,像天方夜谭。”
     “说到传说,那个臭名远扬、遭人唾弃的宋代高秘书,说不定就是拥有特殊禀赋的男子。”
     媒婆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亮,像黑夜里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她往灶里添了块湿柴,青烟顺着烟囱缓缓升起,在空中散成淡淡的雾,像一条白色的带子。
     “史书上说他‘善蹴鞠,得君宠,可民间传闻里,他能在球场上连续踢上三个时辰不喘气,球像粘在他脚上似的,寻常人踢半个时辰就累得瘫在地上,哪有这等体力?”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像怕被人听见:“我姥姥的姥姥曾说过,这类人‘禀赋异于常人,或力大无穷,能举千斤; 或感官敏锐,能听百米外的动静,高秘书能从一个市井无赖爬到殿前都指挥使,官袍穿得像模像样,怕不只是会踢球那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门道。”
     媒婆大胆地抛出自己的猜测,那模样,仿佛要

第70章 充满奇幻色彩的时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