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章 史老太婆[2/2页]

水不暖月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在那绝密情报里,用特殊墨水书写的文字,需用特定的药水才能显现,字迹呈暗红色,如同凝固的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正的四大说客,其实并没有呱婆子的身影,稳婆子才是其中之一!
     这秘密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只有极少数人知晓,知晓者都对其守口如瓶,仿佛一旦泄露,就会引发惊天动地的灾难。
     呱婆子出生晚了些,四大秘卷早有了各自的主人,分别被四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所得,她们用毕生精力研习,将其中的智慧用于造福乡邻。
     好在陈家没有埋没她的天赋,陈家学堂的长老亲自登门,赐下一部《说三道四》,那书的封面是用牛皮制成,厚实耐用,上面用金线绣着复杂的图案,仔细看去,竟是一幅微型的忧乐沟地图,山川河流、村落道路一应俱全。
     内容神秘莫测,据说蕴含着世间万物的微妙关系和隐藏的真相,能让人看透事物的本质,知晓表象之下的联系,比如能从蚂蚁搬家的方向预测山洪,从鸟类的异常鸣叫判断地震。
     那一个夺客武三姑,凭借一身过人的武艺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得了陈家的青睐,获赏一部《五花八门》,封面是深蓝色的绸缎,摸上去光滑细腻,上面用银线绣着十八般兵器。
     传言说研读此书,能知晓各种奇巧门道和应对之法,小到街头杂耍的诀窍,如吞剑、吐火的原理; 大到行军布阵的策略,像八卦阵、一字长蛇阵的破解之法,无一不包。
     武三姑凭借此书,多次击退骚扰忧乐沟的山贼,成为当地的保护神。
     忧乐沟堪称长寿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吸一口都觉得神清气爽。
     饮的是山泉水,那泉水从石缝中渗出,甘甜清冽,富含多种矿物质; 吃的是自家种的五谷杂粮,不施化肥农药,纯天然无污染。
     百岁夫妻双双健在的场景并不罕见,村东头的张大爷和张大妈,都已一百零二岁,还能下地干活,张大爷能挑着半担水健步如飞,走山路如履平地; 张大妈能绣花缝衣,眼神好得很,穿针引线毫不费力。
     在这一方天地里,岁月仿佛格外温柔,对这些老人格外眷顾,皱纹爬上了他们的脸颊,却带不走他们的活力。
     所以对这些老人的高寿,大家倒也见怪不怪,只是偶尔闲聊时,会感叹几句岁月的神奇,说这里的水土养人,是块风水宝地。
     哑婆子还算不上最年长的。
     我四爸那一脉,侍奉着一位陈家旁系的老长辈,大家都尊称他“三老太爷”。
     就连哑婆子都不清楚三老太爷究竟多大岁数,她记事起,三老太爷就已是鹤发童颜的模样,如今几十年过去,他依旧如此,仿佛时间在他身上静止了。
     她比划着回忆,双手张开又合拢,模仿着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开裆裤在院子里蹒跚学步。
     自己还穿着开裆裤在院子里蹒跚学步的时候,三老太爷就是这副模样了:拄着一根龙头拐杖,拐杖的龙头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腾飞; 穿着青色的长衫,浆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褶皱; 脸上的皱纹不多,眼神清澈如孩童,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
     这么多年过去,三老太爷依旧能自己打理生活,饮食起居、缝补衣物,样样都行,他缝的针脚比年轻媳妇还细密,纳的鞋底既结实又舒适。
     跟现在相比,似乎岁月在他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三老太爷还是呱婆子儿时的样子,只是头发更白了些,如同冬天的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
     三老太爷一直住在老农会大院子,也就是陈家老宅边上,那原本是我家祖上的柴房,不大的空间里,堆满了整齐的柴火和一些老旧的农具,如锄头、镰刀、犁耙,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井然有序。
     历经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洗礼,这座一进二、长宽各三丈的木石结构柴房,模样始终未曾改变,木梁上的雕花虽已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有花鸟虫鱼,有龙凤呈祥。
     柴房的木头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黝黑而粗糙,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深深的纹路,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石头也布满了青苔,绿意盎然,像给石头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可它就那样稳稳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见证了陈家的兴衰,也见证了忧乐沟的变迁。
     有人猜测,这老柴房的年头,或许不比长生居那三间草房短,长生居的草房虽简陋,却也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从孩童的嬉戏到老人的离世,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这三三见方“久平”方丈的面积,在房屋建筑里颇为罕见,透着一股古朴而神秘数理的气息,暗合“天圆地方”的古老哲学,长宽相等,象征着平衡与和谐,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
    喜欢。
  

第64章 史老太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