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低头缝补一袋破麻包,另一名少年蹲在一边,抱着铁锹清理积水。
     这些人不是征来的,而是通过以工代赈招募来的百姓。
     工价不高,但稳,发的是现粮,每人每日定额,按工分发,实打实的口粮。
     “这年头,谁嫌粮食多?”一名满脸沟壑的老汉笑着对同伴说,“更何况,第三绥署说一斤就是一斤,从不短咱。”
     整个工地虽到处都是喊声号子声,却井井有条。
     连小孩都知道,拿工票去换粮的时候,不准插队,不准多领,不准带人冒名。
     一辆军车沿着灰砖土路慢慢驶来,引起几名工头侧目。
     副官刚下车便快步走前通知:“司令到了。”
     正在基座那头指挥校对地梁高度的陈松柏闻言,抹了把脸,顺手扔下木尺,顾不得拍去一身土,就一路小跑迎了上来。
     “军长!”
     他远远一喊,声音沙哑,脸上一层泥灰,灰里透红,像刚从地底钻出来。
     包国维站在车门边看了他一眼,眉头微皱:“你这是……几天没合眼了?”
     陈松柏喘了两口气,摆摆手笑着道:“昨夜里滴星,地面下陷,连夜赶着改了下基线,调了两批人,今天补回来点工时。”
     “你这眼睛都黑圈了。”包国维扫了他一眼,“怎么不回去歇歇?。”
     陈松柏咧嘴一笑,泥巴龟裂:“做这种民生的事,我心里踏实,再一个这期项目是绥署的重点工程,我不守着点不放心。”
     包国维没有再劝,只点点头。
     他走上前几步,望着那一长排正在吊装立柱的仓架,木料横平竖直,麻绳紧扣,基层灌注还未完成,但雏形已现。
     “这是第几号仓?”他问。
     “第七号,共五连廒,容积六千石。”陈松柏答,“照这个进度,下月中旬能封顶。”
     “好。”包国维看着不远处一排布棚下的妇人和小孩,又低声道,“这种能换粮的工事,比枪还稳人心。”
     日头落山时,巡视也基本告一段落。
     临时工地上挂起了两盏马灯,光晕在木架之间晃动,照得地上的石灰线与脚印一片斑驳。
     人力装车队开始收拢器材,外围巡逻的警卫换班,夜值表从工棚门口传到调度处,又抄了三份,送往后方。
     包国维原本想着就此离开,但见天光渐暗,便顺势与陈松柏一道往工地的宿营点走去一起吃个饭。
     沿路还有民工围在汤锅边排队等饭,锅里煮的是带筋的牛骨和苞谷碎米,香味透得远,几个孩子忍不住探头张望。
     宿营点设在仓址北侧一片临时搭起的帐篷区,用的是防雨粗布和竹片,
     每间四人一棚,内设稻草垫、挂布、蓄水桶,还有几个是留作医护室、通信所的,划线清楚。
     陈松柏的住处,就在最靠东头的一溜帐篷里,外观并不起眼,与普通工棚没大差别。
     帘子口挂着一块写有“总工程处”的破旧门牌,木头边角已经翘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国维扫了一眼,眉头微蹙。
     “你住这?”他低声问。
     “嗯。”陈松柏拍拍衣襟,语气平静,“棚后是便沟,左边两棚是工具房和档案处,右边住的是仓建调度科,方便联络。”
     包国维没说话,只站在原地看了两秒。
     夜色渐深,风开始转凉,地上蚊虫跳跃,帐篷边几个民工正在一边擦脚一边聊天,声不算小,语句里带着好听的豫北话调。
     “是我疏忽了,这阵子一直忙着部队的事儿,没来看你。”他终于开口,低声念叨,
     “你这住处离主路近,隔得薄,连个外岗都没有……谁知道工人里头有没有夹了日军的细作。”
     陈松柏笑了一下,眼角那抹泥灰因为笑意而崩开裂缝。
     “这活总得有人做,”他说,“我既然挂了这个牌子,就不该住得比他们好。况且就这,也比在前线拼命的兄弟们好。”
     “话是这么说,”包国维却摇头,“你是民政处长,不是战场上的排长。”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边赵锦:“从今晚起,安排两个可靠的警卫轮岗值守,夜间轮流坐棚外。
     再让工兵总队来一趟,在西北角那处旧料场——划一块单独区域出来,改为陈主任的宿营地。”
     “是!”,警卫长赵锦立时应答,
     “对了,别太显眼,但帐篷要换新,夜灯要挂双。人太多了,这里不是军营,鱼龙混杂,别出事。”
     陈松柏张了张嘴,最终只“唔”了一声,没有再推辞。
     包国维看了他一眼,轻拍他的肩膀,声音低了些:
     “打粮仓是咱的命根子,不能出岔子,但是你也不能出事。”
     天彻底黑了下来,远处仓基工地上的号角吹了两短,意思是“收工就饭”。
     营地一角炊烟正浓,临时食堂设在一排土坯墙后,是三口大锅轮番开火,
     灶上吊着灯,锅下烧的是玉米秸秆和柴梢,火光映得锅底通红。
     工人按工区列队打饭,每人一个搪瓷碗、一把竹筷,前头负责舀菜的伙夫戴着草帽,
     一边擦汗一边嚷:“排队!三分口粮三分工!”
     “军长,走去吃饭吧。”陈松柏摘下臂章,卷起袖口,领着包国维绕到后头,像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工程处职员。
     包国维脱了军上衣,只穿一身浅灰色布衫,脚下是旧布鞋,不说话时站在人群里也并不显眼。
     他们打的饭和工人一样,一碗窝头,两瓢玉米糊,外加一些炒肉片——这算荤菜,
     还有一碗汤,里面有两块不大不小的肉块,几粒白花花的肥肉漂在汤上,散着一股辛淡混杂的香味。
     两人端着碗在泥地边找了块空砖头坐下。对面是几个年轻工人,穿着褪色的蓝褂子,低头扒饭,嘴里不说话,吃得飞快。
     包国维舀了口糊糊,咂咂嘴,咸,偏辣,但能下咽。
     他抬眼四望,却忽然皱了皱眉。
     在他身后的一排工人吃饭的地方,很多人碗里全是素的——黄不溜秋的窝头掰碎泡在清汤里,连一滴油星都没有。
     “怎么回事?”他压低声音问,“这伙食不是按统一标配的吗?”
     陈松柏抬头看了一眼,没急着答,反倒笑了一下。
     “不是没给,是他们自己不吃。”
     “什么意思?”
     “这批是从豫南逃难来的老乡,拖家带口刚来工地几天。打饭的时候那一勺肉给了,他们自己掏了出来,晚上回棚里给孩子吃。”
     包国维怔了一下,神色松了点,眼神却沉了些:“舍不得吃?”
     陈松柏点头:“他们买不起盐,但是工地上为了补充体力,菜系都是重油重盐,他们就带回去给孩子吃。”
     两人沉默片刻。
     锅灶那边又响起了敲勺的催饭声,有人喊着“明天就发工粮啦!记得带自己的证过来领,千万别丢了!”
     “修起来的粮仓能装几千石。”包国维望着前头夜色中还在吃饭的工人,低声说,“可他们的吃食却没多少……”
     陈松柏看出包国维心里的想法,安慰道,“司令,你已经做了很多了,放在其他地方,别说肉了,他们连填饱肚子都难”。
     包国维摇了摇头,抬碗又舀了一口糊糊,仰头一口喝完。
     “还不够!”
    喜欢。
  

第353章 修建粮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