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平汉线南端最后一个据点,汉口。
     这是日军开战以来,在豫南战场首次动用“装甲航空步兵”三位一体战术结构的合成作战。
     面对这种火力密度,模范师无可后退。
     包国维从5月6日开始就已命令全军拉出预备线,构筑三道纵深阵地,
     强行将前沿兵力做“斜型分层”,以保证“炸不垮即补位、压不平即反顶”。
     5月9日清晨,日军炮火压来,开场即为高爆弹、燃烧弹,精准覆盖模范师前沿火力点。
     李成斌第一团首当其冲。
     日军以两个步兵大队配合坦克部队对其左翼实施强压推进,
     六门山炮将第二营三号阵地彻底炸塌,二连一度与主力断联。
     泥土被轰得翻卷如浪,迫击阵地三次重建三次被夷平。
     “炮位一线已空——请求补位火力!”
     “补什么火力,全线开炮!”
     日军第九装甲联队试图沿东双河突破模范师防区,用九五式轻战车对阵地侧翼迂回。
     但模范师装甲总队临时动用缴获旧式野炮改装的反坦克炮,在林线设伏。
     5月10日傍晚,模范师反坦克排在槐树嘴南侧第一线一次性命中日军坦克6辆,击毁3辆,暂时逼退整个装甲编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日军航空兵两日之内共出动九六式轰炸机61架次,九七式战斗机34架次,集中投弹于模范师后方三号补给仓与火力中继区。
     军需线断裂两小时,重伤员转运延误,信号组一度靠人传令维持全营联动。
     连续三日激战,双方损失惨重。
     模范师全线平均伤亡率达20%,第一团三营一度减员过半,工兵总队损失三分之一。
     到了5月12日清晨,双方终于陷入对峙拉锯,东线未破,模范师虽伤,却阵未溃。
     夜幕下,包国维站在指挥帐篷外,身前尽是火光余烬、炮声远伏。
     他放下望远镜,语气低沉:
     “还没到最难的时候。”
     “不过可以让他们先进来了。”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全线一线阵地主动放弃,步兵后撤进第二阵地壕沟群,火力组一律按预案布控,开始准备战壕作战阶段。”
     凌晨3点,第一旅各团陆续开始转移。一线阵地被迅速清空,仅留下障碍物、掩体和大量弹壳。
     而第二线阵地——那是一张铺在义阳东线腹地上的泥土蜘蛛网:
     主战壕六道,每道长达八百米以上,横向交通壕贯穿全线,分区设有“战斗小室”与“弹药沟”,
     地面防炮掩体深达一米六,壕内挖有防空单兵洞与集体休息间,战壕内密布火力点达两百处,已成“地壕堡垒群”。
     5月13日早晨,日军第三师团前锋大队进入废弃的一线阵地,发现空无一人。
     “敌已崩溃,弃守一线阵地。”,日军联络兵如是记录。
     第三师团步兵大队长桥本喜三大尉望着远处地平线,轻声下令:“推进。”
     日军紧握着长长的三八式步枪,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进入了他们付出了上千条命的阵地,
     但当他们踏入第二阵地视距内,眼前的画面却让众人一愣。
     壕沟,不止一道,是纵横交错,是三层五线,是前后双折的火力死角,是他在整个中国战场上都极少见到的“战壕网”。
     上午十点,日军先头步兵大队开始冲击第二壕沟第一防线。
     他们低估了距离,一进入火力区,模范师在后方隐蔽的火力点立刻开火,
     通用机枪布设的死亡封锁线迫使日军们不得不躲进了坑道中,
     但坑道中却是有一群人在早早等待着他们到来。
    喜欢。
  

第325章 告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