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一章 后记1[1/2页]

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统六十九年,当了五十年太孙的朱见深,没有能够登上那个位置,就与世长辞。
     一时之间,民间在皇上克太子之外,又有了克太孙的说法。
     当然,这不是因为百姓已经厌倦了那个位置上一直坐着那个皇帝,实际上,正因为那个人坐在那里,大明的百姓心里从来没有过忧虑。
     只是,绝大多数大明人从一出生就是这一卫皇帝,一直到他们老死,这个皇帝依旧好好地坐在那里。
     这大明的天一直没变,大明的发展也就从来不会中断。
     每个人都在看着紫禁城中的那个皇帝,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
     生于正统三十六年的朱佑樘已经是一个三十四岁的中年,就连他的儿子朱厚照都已经十五岁了,但是坐在皇位上的那个皇曾祖,依旧精力百倍,常人难及。
     也就在这一年,他的好朋友张锐也因病去世,这让他觉得,自己也似乎等不到登不上皇位那一天。
     正统七十一年,朱佑樘在巡视西北军务之时,因中暑从马上摔落,英年早逝。
     在紫禁城中已经九十六岁高龄的朱瞻基接到消息,第一次有了退位之想。
     不过,玄孙朱厚照今年才十七岁,让朱瞻基暂且放下了退位之想,开始全力培养这位玄孙。
     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是这一世的朱厚照依旧是机智聪颖,处事刚毅果断之辈。
     当然,因为他已经是第四代皇孙,自小备受娇惯,性喜奢华。
     在小事上,他有些得过且过,在大事上从不含糊。
     在守孝的一年中,朱瞻基将他圈禁在了宫中,每日只让他看自己的手稿,而且是看完即焚。
     这一年的时间,对朱厚照来说是痛苦又充实的一年。痛苦的是他的小美人们都不能临幸,那些好玩的娱乐都不能再玩,就连球赛,也不能去现场看了。
     但是收获却是巨大的!
     他这才明白,自己的高祖原来真的不是凡人,而是以为神仙下凡。
     高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还能后知五百年。
     他在这一年中知道了,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没有更好,适合最好。
     而且高祖还拿出了不同的政治体系一一跟他分析,让他知道了各种政治体系的优劣和不同。
     在这一年中他知道了,原来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经济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对个人而言,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是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
     而国家经济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统一安排。
     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而掌握了管理权,分配权,也就意味着政府的稳定。
     百姓安居乐业,大明的统治才能永远稳定。
     在这一年中,他知道了,为什么高祖一直要由皇室直接控制军权,不允许任何勋贵拥有调兵权。
     只有掌握了军队,才能保证皇室的权威得到维护和巩固,才能形成对规则的维护。
     掌握军权不是仗势欺人,而是维护规则的稳定。
     在这一年中,他也知道了,为什么高祖如此重视科技的研发和领先,因为这是对生产力的最有效利用的手段。
     科技的领先,意味着技术的领先,成本的降低,在经济活动中,能够一直站在供应链的顶端。
     他也知道了,为什么大明有着占领全世界的能力,却还要放任一些小国存在。
     这不仅是为了丰富人类的文化存在,更是要为一个没有危机的世界增加一些获利和竞争力。
     有竞争,有压力,才能有进步。
     最后,他明白了,为什么高祖如此重视文化的传播,为何扶持三教,却以真理教为国教,极力打压绿教和基督教的存在。
     这不仅是要让全世界都认同大明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更要让所有人都自发地向大明靠拢。
     文化的力量是看不到的,却是最稳定的,比军队的屠杀和震慑更有力量。
     从十七岁到十八岁,朱厚照这一年的时间迅速地成熟了起来。
     他原本自小就喜欢习武,而高祖不止一次说过,他是子孙之中最像自己的。
     这一年中,他也从一开始的争强好胜,变的开始喜欢研究静功。
     而他也的确有天分,一年下来,他已经内劲小成。
     看到朱厚照内力小成,朱瞻基才真正放下心来,他不再担心以后的他会英年早逝,留下幼小的皇子皇孙,会被大臣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正统七十三年,朱厚照大婚,随后被朱瞻基安排进入幼军实习。
     正统七十四年,朱厚照的三位妃子为他各生了一个孩子,其中两个男孩。
     正统七十五年,皇帝朱瞻基整整百岁,大明各地为这位百岁皇帝大肆庆贺。
     而这一年,朱瞻基已经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子孙,他只知道,大明的百姓人数已经超过了八亿。
     而除了大明之外,全世界的人口加在一起,才刚好十亿左右,也就是说,全世界华人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地盘,人口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主要还是印度,东瀛人口多了一点,像整个欧洲,如今的人口也不到两千万。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朱瞻基完全不担心其他国家能成为大明的威胁。
     正统七十六年,朱瞻基举行了隆重的禅让大典,将皇位传给了已经二十二岁的朱厚照,并亲自为他选了年号正德。
     不过,朱厚照虽然登基为皇,却坚辞年号,昭告天下,新年号虽然从现在开始算,但是要等高祖归天之后才实行。
     所以从正统七十六年开始,大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年号混乱期,虽然皇帝是正德,但是年号依旧是正统。
     而已经一百零一岁的朱瞻基虽然荣登太上皇,却依旧活跃在大明的各个角落,依旧控制着大明的各个方面。
     唯一不同的是,他变的更加自由了。
     正统七十七年,在朱厚照登基一年以后,不论在国家大小事务上面,他都处理的游刃有余,朱瞻基对他完全放下心来。
     正统七十七年开始,朱瞻基开始了自己的大明游历之旅。
     一列专车,冬季会一直行驶到中洲大陆的最南端星城(新加坡),到了夏季,又可能会行驶到大明帝国的最西端北海港(圣彼得堡)。
     虽然朱瞻基已经不在皇位上,但是他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却了解的更清楚了。
     正统八十年,已经一百零五岁的朱瞻基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从应天府乘坐火车,抵达了大明最北的北海

第五十一章 后记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