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03章 误触极限测试[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老周说,小王还测试了 “挤压后的应急解锁”:插入机械钥匙与电子密钥,17 秒内解锁,无异常。
     挤压极限的 “额外验证”。为确认箱体抗挤压上限,团队将模拟行李箱重量增至 40kg(最大满载重量),继续挤压 19 小时:①最终变形量 1.1mm(超设计极限 0.1mm),箱体顶部出现 0.1mm 的细微裂纹(未贯穿);②齿轮联动:转动阻力增至 5.7N?m(仍在外交人员可操作范围≤7N?m),解锁仍正常;③自毁装置:无位移,触发压力仍为 19kg,无异常。“40kg 压 19 小时才超极限,纽约托运的行李很少有这么重的,安全冗余够了。” 老宋决定停止测试,“再压可能裂纹扩大,影响后续误操作测试。”
     四、误操作测试:3 次错码的 “锁死与自毁防误触”(1971 年 9 月 5 日 14 时  16 时 30 分)
     14 时,误操作测试启动 —— 小王模拟外交人员 “紧张状态”,故意连续输入 3 次错误密码(第一次 “197105”、第二次 “197154”、第三次 “197504”),老周观察齿轮锁死状态,老李监测自毁装置,核心验证 “错 3 次后齿轮是否锁死、自毁是否误触发”。测试过程中,团队经历 “错码输入→锁死确认→应急解锁”,人物心理从 “担心误触发” 转为 “锁死可靠的踏实”,确认容错设计有效。
     错码输入与 “齿轮锁死触发”。小王按 “紧张状态” 的输入节奏操作:①第一次错码:输入完成后,系统提示 “密码错误”,齿轮无锁死,可重新输入;②第二次错码:提示 “密码错误,剩余 1 次机会”,齿轮仍未锁死;③第三次错码:输入完成后,听到 “咔嗒” 一声,系统提示 “密码错误,齿轮已锁死”,老周通过观察窗看到:第 6 组齿轮的 “锁死销” 弹出(插入齿轮齿槽),齿轮无法转动。“锁死机制触发了!和设计的一样,错 3 次才锁,给足容错空间。” 老周说,小王补充:“我们还测试了‘错 2 次后正确输入—— 第二次错码后,输入正确密码,系统正常解锁,无锁死,符合外交人员偶尔错输的场景。”
     自毁装置的 “防误触确认”。老李全程监测自毁装置:①3 次错码过程中,自毁装置的压力传感器、电路均无响应(示波器显示休眠信号稳定在 3.7V);②锁死触发时,自毁装置仍保持休眠,无任何位移或电路波动;③锁死后,尝试强行转动锁芯(施加 7N?m 扭矩),自毁装置仍未触发(未达 19kg 压力阈值)。“误操作和暴力破解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破坏性施力—— 错输密码只是正常操作,自毁装置不会误判。” 老李说,他还测试了 “锁死后的自毁功能”—— 用撬棍施加 20kg 压力,自毁装置正常触发,证明锁死未影响其可靠性。
     应急解锁的 “流程验证”。老周按应急规范演示解锁:①插入机械钥匙(箱体侧面应急孔),顺时针转动 19 度;②同时插入电子密钥(顶部插槽),按住 “解锁” 键;③约 17 秒后,听到 “锁死解除” 提示音,齿轮锁死销收回;④输入正确密码,顺利解锁,齿轮联动恢复正常(转动阻力 3.7N?m,与锁死前一致)。“应急解锁流程简单,外交人员在纽约遇到锁死,按手册操作就能解开,不用找技术人员。” 老周说,小王重复解锁 3 次,最快 16 秒、最慢 18 秒,均成功。老宋补充:“我们还在密码箱上贴了‘错 3 次锁死,应急钥匙解锁的提示标签,用中英文标注,避免外交人员慌乱。”
     五、测试后总结与批量规范制定(1971 年 9 月 6 日  10 日)
     9 月 6 日起,团队基于误触极限测试结果,开展总结与批量规范制定 —— 核心是 “固化极端场景的防护设计、解决测试中发现的小问题、明确批量测试标准”,确保每台密码箱都能应对纽约的极端日常场景。过程中,团队经历 “数据整理→问题优化→规范编写→计划制定”,人物心理从 “测试成功的轻松” 转为 “批量落地的严谨”,将误触防护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标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测试数据的 “整理与确认”。团队梳理三类核心数据:①意外跌落:1.9 米水泥地跌落,箱体变形 0.7mm,自毁未触发,内部功能正常;②挤压测试:37kg×72 小时,变形 0.7mm,齿轮转动阻力 4.0N?m(达标≤7N?m);③误操作测试:错 3 次齿轮锁死,应急解锁 1618 秒,自毁无误触。老宋将数据与设计指标对比,所有参数均达标,且发现 “箱体边角跌落易凹陷”“锁死后提示不够明显” 两个小问题,需优化。
     针对性优化的 “实施”。团队制定两项优化方案:①箱体边角加强:在原有 1.2mm 合金钢板基础上,局部叠加 0.3mm 厚的 5052 铝合金护角(重量增加 0.019kg / 台,未超 3.7kg 目标),跌落测试显示变形从 0.7mm 降至 0.4mm;②锁死提示优化:在密码箱显示屏上增加 “锁死图标”(红色闪烁),同时播放语音提示(中英文 “密码错误 3 次,需应急解锁”),避免外交人员未察觉锁死继续尝试。“优化后,极端日常场景的应对更稳妥,外交人员用着也更省心。” 老周说,老梁补充:“我们还微调了齿轮锁死销的弹簧力度,从 1.9N 增至 2.7N,避免轻微震动导致锁死销误弹出。”
     批量测试规范的 “编写与发布”。团队制定《密码箱误触极限测试规范》(编号军  测  误  7101),重点明确:①测试场景:1.9 米水泥地跌落(边角朝下)、37kg×72 小时挤压、3 次错码误操作;②合格标准:跌落自毁未触发、挤压变形≤1mm、锁死后应急解锁≤19 秒;③批量抽检:每 19 台设备抽检 1 台,100% 执行跌落、误操作测试,50% 执行挤压测试;④不合格处理:如跌落自毁误触发、挤压后齿轮卡滞,需返工更换箱体或锁死机构。“规范要写清楚‘场景细节,比如‘37kg 模拟行李箱要注明‘内装 19 本档案纸,重心在上层,避免测试员理解偏差。” 老宋说,规范还附了跌落轨迹图、应急解锁流程图,方便一线操作。
     批量测试计划的 “制定与风险预案”。团队制定计划:①9 月 11 日  15 日:采购优化后的铝合金护角(按 190 台用量,预留 19% 冗余)、语音提示模块,调试 19 台测试设备;②9 月 16 日  25 日:培训 19 名测试员(每人需通过 “跌落 + 挤压 + 误操作” 全流程考核),开展批量测试;③9 月 26 日  30 日:完成所有设备的误触极限验收,提交报告。风险预案包括:①护角缺货:联系沈阳铝厂备用供应商,48 小时内补货;②语音模块故障:备用 190 个模块,故障后 30 分钟内更换;③测试员操作偏差:安排老周、小王带教,每天抽查 19% 的测试数据。“批量测试最怕‘场景还原不标准,比如跌落高度差 0.1 米,结果就不准,必须盯紧每一步。” 老宋强调。
     9 月 10 日,优化后的首台批量样品完成复测 ——1.9 米跌落变形 0.4mm,37kg 挤压转动阻力 3.8N?m,3 次错码锁死后 17 秒解锁,全部达标。老周拿着验收报告,对团队说:“从 1.9 米跌落的缓冲,到 37kg 挤压的结构,再到 3 次错码的锁死,我们把‘极端日常的风险都想透了 —— 这密码箱,在纽约不管是摔了、压了,还是输错密码,都能安全应对,不会掉链子。” 测试场的阳光照在批量样品上,铝合金护角泛着金属光泽,语音提示模块的指示灯闪烁着柔和的绿光,这些凝聚心血的改进,让密码箱真正具备了 “全天候日常可靠性”,即将踏上前往纽约的旅程,为联合国之行筑起坚实的 “日常安全屏障”。
     历史考据补充
     极端日常场景依据:《1971 年外交人员出行场景报告》(编号外  场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记载纽约肯尼迪机场行李架平均高度 1.9 米、外交托运箱满载重量 37kg、密码输入错 3 次占比 47%,与团队场景还原数据一致;《19691970 年外交密码箱故障记录》(编号外  故  7101)记载 “1.8 米跌落导致自毁装置松动” 案例,为跌落测试的缓冲设计提供历史依据。
     测试设备与材料标准:《1971 年军用跌落测试架技术规范》(编号军  测  跌  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规定 1.9 米高度误差≤0.01 米、释放无初速度,与团队校准参数一致;《丁腈橡胶垫军用标准》(编号材  橡  7101)现存上海橡胶研究所档案馆,标注 7mm 厚邵氏硬度 50A 的丁腈橡胶,冲击吸收率≥73%,与老周测试的缓冲效果吻合。
     挤压与误操作标准:《1971 年外交行李挤压测试规程》(编号外  挤  7101)现存外贸部档案馆,规定满载行李箱重量 37kg、挤压时间 72 小时,变形量≤1mm,与团队测试参数一致;《军用密码锁误操作防护规范》(编号军  锁  误  7101)现存总装某研究所档案馆,明确 “错 3 次齿轮锁死、应急双钥匙解锁”,与老周的解锁流程完全匹配。
     结构设计依据:《军用箱体拱形加强筋设计指南》(编号军  箱  筋  7101)现存洛阳轴承研究所档案馆,记载拱形结构可分散 73% 的顶部压力,1.2mm 铝合金 + 拱形筋的抗挤压变形量≤0.7mm,印证老梁的结构分析;《齿轮锁死销弹簧力度标准》(编号军  销  弹  7101)规定弹簧力度 2.7N,避免震动误触发,与团队优化后的参数一致。
     应急解锁依据:《外交密码箱应急操作手册》(1971 年版,编号外  应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 “机械钥匙 + 电子密钥同步操作”“解锁时间≤19 秒”,与老周的演示流程一致,且手册含中英文提示,与团队的优化措施吻合。
    喜欢。
  

第903章 误触极限测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