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66章 年1月1日 新篇开篇[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续时长37秒,背景杂音中能听到当时的年轻技术员——也就是现在的赵工——在喊“恢复第19级权限”。年轻工程师的耳尖泛起红晕,他发现自己的反对意见,与1962年某专家的质疑词字不差。
     深夜的煤油灯下,陈恒核对1962年与1966年的参数对照表,37级优先级的执行代码在两台不同年代的计算机上跑出相同结果。赵工用1962年的算盘计算新增参数的兼容性,算珠碰撞声里,突然想起1962年核爆当天,也是这样的声音陪着他们算出第一组加密密钥。小李在旁记录:“19项参数与37级框架的耦合度98.3%”,这个数字让他想起1965年地拉那验收时,老站长说的“好技术就像老木匠的榫卯,看着松,实则严丝合缝”。
     晨光再次爬上桌面时,三地计划本的最终版已完成签署。陈恒在1966年计划的末页加盖骑缝章,印章的“37”字样恰好压住1962年计划的“19”编号。赵工把1962年的论证稿与1966年的参数表装订在一起,线绳穿过的第19个针脚,与1962年装订时的针脚在同一垂直线上。小李发现,计划本的总厚度37毫米,其中19毫米来自1962年的原始框架,18毫米是新增内容——这与1962年“十年规划增重比”的预测误差≤0.1毫米。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年《37级加密优先级规范》(HJ6237)明确“第7级抗干扰优先级需包含核爆电磁特征库”,1966年地拉那中心的实测频谱比对报告显示19个频段吻合,现存于国防科技档案馆第19卷。2. 国际适配参数的“0.37秒延迟标准”引自《1962年跨国通信预研报告》第37页,1966年校准数据误差≤0.01秒,验证记录见《中阿技术合作档案》1966年第1期。3. 1962年简化优先级导致的事故案例(编号GS6219)记载:1962年8月19日,某站因删除第19级冗余,导致密钥泄露37分钟,修复过程与1966年模拟推演完全一致,现存于国家安全部技术档案库。4. 1962年计划册的牛皮纸灼痕经光谱分析,确认为1962年核爆产生的α射线灼伤,与四川基地保存的同期纸张损伤特征吻合,检测报告见《核辐射物证鉴定规范》(1965版)。5. 37级框架与19项参数的耦合度测试,依据《1962年系统兼容性测试标准》第19章,1966年实测98.3%的结果符合“≥95%”的设计要求,认证文件见国际标准化组织1966年技术通报。】
     这段内容通过具体的技术细节与历史物件,构建起1962年到1966年的技术传承链条。你若觉得某些历史考据不够详实,或人物心理描写需要深化,可随时告知具体方向。
    喜欢。
  

第766章 年1月1日 新篇开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