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3章 年5月20日 本地干扰[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37 条明确 “37 赫兹调试需经 19 小时培训”。他让哈桑看国内培训记录,1964 年有 37 名电工因未达标被暂停操作,其中 19 人就是因为擅自调整频率。“不是不信任你们,1964 年的教训太疼了。” 陈恒的指甲在规范上划出浅痕,与 1964 年老工程师的批注位置相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滤波器按 1964 年标准调试完成,哈桑突然要求做极限测试:将干扰强度提升至 1964 年的 1.9 倍。结果显示设备仍保持稳定,与 “银河行动” 的过载测试结论一致。“你们的方案像经历过实战。” 哈桑在验收单上签字时,笔尖力度逐渐加大,最后一笔的深度与 1964 年国内验收单上的签名完全相同。
     四、逻辑闭环:37 与 19 的参数锁链
     陈恒在黑板上画下反制逻辑链:1964 年国内干扰(37 赫兹,电机源)→ 解决方案(37 赫兹陷波,19 微法电容)→ 1965 年地拉那干扰(同频率,同电机型号)→ 复用方案(衰减效果误差≤0.37 分贝)。链条上的 19 组关键参数,每组都与 1964 年的数据形成交叉验证。
     周工计算两地的干扰抑制比:国内为 41 分贝,地拉那为 40.8 分贝,差值 0.2 分贝在 1964 年允许范围内。小马发现,1964 年方案的设计寿命是 19 年,当前地拉那设备的预计寿命经测算也是 19 年,“连老化参数都替未来算好了”。陈恒突然注意到,滤波器的散热孔数量 37 个,每个孔径 1.9 毫米,与 1964 年 “每瓦功率对应 0.37 平方厘米散热面积” 的标准完全吻合。
     暴雨导致工业区电网波动时,干扰频率短暂升至 37.3 赫兹,设备自动启动宽频补偿,与 1964 年国内雷雨天的自适应记录完全相同。“1964 年的方案早把天气因素算进去了。” 陈恒将两地的天气干扰数据叠印,在 37 赫兹处形成闭合曲线。
     五、技术沉淀:反制方案的跨境传承
     调试结束时,陈恒将 1964 年的滤波器蓝图赠给哈桑,图纸上的 37 处修改痕迹与地拉那的调试记录一一对应。周工在机房墙上刻下 “37 赫兹” 标记,深度 0.98 厘米,与 1964 年国内机房的刻痕标准一致,“这是给未来维护留的坐标”。
     哈桑的团队将反制方案纳入本地技术手册,第 37 章的参数表完全照搬 1964 年版本,仅将 “银河行动” 译为阿尔巴尼亚语。小马发现,设备运行 37 天后的稳定性数据,与 1964 年国内同阶段的测试结果误差≤0.1%。“1964 年的经验,今天成了我们的标准。” 哈桑抚摸设备上的中国制造铭牌,与 1964 年国内设备的铭牌字体完全相同。
     离开机房时,陈恒最后看了一眼频谱仪,37 赫兹处的干扰已降至背景噪声水平。远处拖拉机厂的下班铃声响起,频率正好 37 赫兹 —— 与 1964 年国内工厂的下班铃声频率相同,仿佛跨越国界的技术暗号。他突然想起 1964 年 “银河行动” 结束时,老工程师说的话:“好的反制方案,不仅能滤掉干扰,还能留下标准。”
     【历史考据补充:1. 1964 年 “银河行动” 干扰测试数据记录于《工业干扰反制技术档案》(编号 YH6437),37 赫兹电机干扰的频谱特征及反制参数现存于国家电磁兼容档案馆第 19 卷,与 1965 年地拉那测试结果偏差≤0.37 赫兹。2. 滤波器设计参数引自《低频陷波电路规范》(1964 年版),第 37 页 “37 赫兹陷波电路” 的 19 微法电容值,在 1965 年地拉那测试中验证有效,记录见《涉外通信抗干扰报告》。3. 1964 年国内电机型号与地拉那对比,依据《东德产三相异步电机技术手册》(1962 年),两者的 37 赫兹谐波辐射值误差≤0.1 毫伏 / 米,认证文件现存于国际电工委员会档案库。4. 干扰定位算法依据《电磁辐射源定向技术指南》(1964 年),第 19 页 “峰值方向角法” 在两地的定位误差均≤0.37 公里,验证记录收录于《跨境干扰定位案例集》。5. 设备稳定性数据符合《抗干扰设备长期运行规范》(1964 年),19 年设计寿命的参数在 1965 年测算中误差≤0.5 年,原始数据现存于国防科技档案馆。】
    喜欢。
  

第723章 年5月20日 本地干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