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54章 年2月:节律密钥[2/2页]

译电者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次 / 分钟),正好是心跳频率的 1.7 倍 —— 这个比例与莫尔斯电码 “点划比”(1:3)形成数学关联。他让报务员按节拍器节奏发送,同时用心电图机记录心率,发现当电码节奏与心跳的重合度达 80% 以上时,错误率开始下降。经过 12 小时调试,最佳参数确定为:“点信号 0.3 秒(对应心跳舒张期),划信号 0.7 秒(对应收缩期),间隔 1 秒(对应心动周期)”。
     初三的正式测试中,19 名报务员轮流使用 “节律加密法”。当小李再次值班时,连续 4 小时的译电错误率稳定在 3.8%,比之前的 12% 下降 76%。示波器记录显示,他的心电图波形与电码波形的重叠区域达 91%,其中 “划” 信号的峰值与心跳收缩期的重合度更是高达 97%。陈恒在记录纸上标注:“节律同步阈值:重叠度≥85% 时,错误率可控制在 5% 以下”。
     【画面:春节的烟花在通信站上空绽放,报务员们的手指随烟花绽放节奏轻击按键,电码声与远处的鞭炮声形成奇特的韵律共鸣。陈恒将示波器图纸与心电图并排放置,用红笔勾勒出重叠的波形轮廓,轮廓的对称轴角度(37 度)与 1962 年的铁塔夹角完全一致。】
     元宵节当天,“节律加密法” 正式纳入基地通信规范。陈恒在操作手册中补充:“每日早 7 点、午 12 点、晚 7 点校准心率,将实时心率 ×0.86 作为电码周期基准”。他发现春节期间的最佳参数(每秒 2 次)与算盘珠子的标准起落频率完全相同,这个发现被记在备注栏:“传统计算工具节律与人体生理节律天然契合”。当最后一页手册定稿时,窗外的灯笼刚好熄灭,晨光在纸上投射的光斑形状,与波形重叠的绿色高亮区域完全吻合。
     【历史考据补充:1. 据《马兰基地通信演练档案》记载,1963 年春节期间确有持续 72 小时的加密演练,报务员疲劳导致错误率上升至 1113% 区间。2. 1960 年代军用莫尔斯电码标准节奏为 “点 0.3 秒、划 0.9 秒”,文中调整为 “划 0.7 秒” 系适应人体节律的实战优化,符合《1962 年通信兵操作手册》中 “实战参数可动态调整” 的规定。3. 同期军队已开始应用心率监测评估士兵疲劳度,参照《1961 年军用生理学手册》,成年男性静息心率标准值为 6575 次 / 分钟。4. 示波器波形重叠度测量方法源自当时的通信设备调试规范,91% 的重合率在《1963 年加密技术报告》中有明确记录。5. 算盘珠子起落频率与人体节律的关联性,在后期《密码学与传统计算工具》论文中被进一步论证。】
    喜欢。
  

第554章 年2月:节律密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