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73章 讨论广州现状 联想岭南往事[1/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西风听刘莎沄说到岭南与北方很不一样时,脑海中有道灵光闪现了一下。
     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脑海中关于岭南的信息和画面,忽然非常清晰:
     岭南九郡: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
     然后九郡被归为两部,成为广州和交州。
     广州辖南海、苍梧、合浦、郁林四郡;
     交州辖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五郡。
     至于闽南,萧西风也有信息:那里过去属于扬州刺史部,最南是闽郡,东南是会稽郡辖区。
     联想到刘莎沄说现在岭南共有18州,萧西风明白:南梁这是与北魏一样,皇帝为了有更多职位给手下亲信加官,便把原来的大州拆分为许多小州。
     这样就多出几十个刺史部,可以安置大批官员。
     萧西风问:“刘组长,原来的广州,现在分成了哪些州?你们临2组驻扎在哪里?”
     刘莎沄:“回副司君,原老广州辖四郡,分别是南海、苍梧、郁林、合浦。现在,这四郡被划分为十个州,如广州、成州、高州、新州、罗州、越州、南梁州、安州、黄州。它们变化不定。但那只是公文层面。”
     “公文层面?什么意思?”
     “是这样,朝廷把岭南分成那么多州,只是萧衍为他的手下人谋官位。但郡县区划没有变化。”刘莎沄道:“在岭南,刺史部官员是朝廷委派;郡县官员由本地世袭或推选、朝廷任命。实际上,他们像是两个体系,刺史管不到郡守。”
     “哦……,”萧西风点头道:“好像秦汉魏吴晋……以来,岭南一直都是这样。”
     “是这样的。”刘莎沄道:“我们临2组驻地在广州南海郡越秀象岗山,那里有南越赵王墓群,地底有阴泉。临2组在那里开凿了地窟。那里有口竖井,轮回司代代相传,那口井直通南海海神古祭坛。属下……属下……”
     说到这,她犹豫起来,似乎不知该如何表达。
     萧西风猜到了什么,问:“你想说,你去探索过南海海神古祭坛,遭到了莫名警告,是不是?”
     “是的。”刘莎沄立即接话道:“也不对。属下修为低微,还没靠近古祭坛就受到威压压制,被排挤出来。”
     萧西风点头。
     原本,他对许多事情都糊里糊涂,但刚才脑海经过灵光涤荡之后,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概念。
     比如刘莎沄提到的南海古祭坛,在他的脑海信息里,它们与上界星域、地球上届文明这些东西有联系。
     萧西风所不知道的是,这是圣器星狗在悄悄输传一些有用信息给自己。
     萧西风道:“看来我得找个机会去岭南,你带我去瞧瞧那里。”
     刘莎沄点头。
     萧西风又问:“现在的岭南人间是谁当家?佛教在那里发展得怎样?”
     刘莎沄斟酌着词句,答道:“禀副司君,岭南官场,以广州刺史萧映为首,他是皇帝亲侄子。他手下有个人名陈霸先,担任西江都护、高要郡守,是军事骨干。此外,交州刺史萧谘、高州刺史孙囧、新州刺史卢子雄,这三位都带了军队来上任,是南梁朝廷派到岭南的重要官员。其余朝廷派来的刺史没有军队,只拿钱不干活。”
     萧西风边听边点头,没有插话,等她继续介绍。
     刘莎沄:“岭南官面上响应朝廷号召,大力推行佛教;其实……其实道教的根基也很深厚,世家大族中表佛里道的情况居多;而读书人大都信奉墨家学说,多数是墨家弟子。”
     说到这,她停下话头,看看萧西风什么反应。
     萧西风此刻脑中一片清明,仿佛对岭南的现状了然于胸。
     700多年前,墨家遭到秦始皇坑杀,首领钜子与任嚣有交情,便率全体幸存墨家弟子到南越投奔任嚣。
     那时的岭南被秦始皇划分为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任嚣担任南海郡尉,与属下龙川县令赵佗一起,率领50万大军平定南方百越叛乱后,按秦始皇命令就地驻扎南方,镇守边疆,威慑桂林郡、象郡的南方百族。
     墨家学说和技能因任嚣庇护在南海郡得以悄悄传承下来,并向桂林郡、象郡扩展。
     道教在岭南的传播,主要是因为卢循。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率“五斗米教”(道教)在吴地发动起义,后来遭到刘牢之、刘裕的北府兵镇压。
     孙恩死后,卢循将大本营迁到广州。
     后来,刘裕篡晋建宋,招安了卢循,并任命卢循担任广州刺史。
     有了广州刺史这道庇护,道教在岭南的传播大大加速。
     岭南本地的族群数不胜数,但都不大,被称为“百越”。其实实际数量数以千计。
     正是因为族群众多,文化、风俗、作息方式都无法统一,所以这里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地区。
     儒家、墨家、佛教、道教……都能找到适宜的传播土壤。
     任嚣、赵佗带来的50万北方军士,与当地人互相通婚、融合,又形成了新的种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岭南人对走马灯似地更换的朝廷统治者,态度始终差不多:你随便换你的门头旗、收你的税,我们没意见。
     但收税不能超

第573章 讨论广州现状 联想岭南往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