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8章 报恩[1/2页]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凌在自己落难时得遇曹操赏识,因此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
     他死心塌地、勤勤恳恳在魏国东部地区经营了几十年,不但让这片土地民心稳定、粮食丰产,还把这个方向的防务整治得铁桶一般,使东吴军队从未占到便宜。
     王凌既没入朝任过重臣,也未受托辅佐幼主,却是曹氏宗室的真正嫡系。
     即便那时曹爽对他有所防范,他也认为站在对方立场,所作所为实在情理之中。
     现在,司马懿不但将曹氏宗室几乎屠戮殆尽,更是将皇帝曹芳摆布得不成样子。
     王凌实在看不下去、忍无可忍。
     面对司马懿的无信无耻,与王凌一样有造反心思的人多了去了。但无人有王凌一样的信心。
     他得曹氏几代主子赏识,在曹魏官场、军队人脉很广,具备与司马懿抗衡的实力。
     太尉王凌VS太傅司马懿,参数如下:
     王凌:太原王氏;司马懿:河内司马氏。家族背景差不多。
     两人都是四朝元老。
     王凌坚守东部战区、对吴作战二十多年;司马懿坐镇西部战区、对蜀作战,扛住诸葛亮几次北伐。二人统军经历类似。
     二人沉浮经年,培植的党羽遍布四海。都可谓一呼百应。
     王凌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自己起事的话,目的必须明确,就三点:诛懿贼、换曹芳、都许昌。
     曹氏宗亲与曹叡同辈的,曹丕十子已逝其九,仅存曹霖。
     但此人生性粗暴,不堪大用。
     反观与曹丕同辈的,曹操尚有七子在世。
     而封地在兖州的楚王曹彪,性格持重,堪当大任。
     王凌选中了楚王曹彪,那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
     在任何时代,大臣与王室贵胄交往过密都是大忌。王凌与楚王也不熟。
     时任兖州刺史的是王凌外甥令狐愚。他便让令狐愚秘密拜访楚王,探探对方口风。
     没想到楚王十分积极。
     楚王曹彪为人沉稳,思路缜密。他答应令狐愚,既非野心作祟,也不是利令智昏。
     而是基于三点考虑:司马懿太过分、王凌够实力、自己有资格有能力。
     哪知紧要关头,令狐愚暴病身亡。
     真是天不助我也!王凌得知消息,老神不在,直愣在当场。
     王凌震惊,因为三点:1.地下工作,单线联系。联络员莫名死了。2.令狐愚之死,是被人咔嚓、警告自己的吗?王凌无法排除这种可能。3.令狐愚是自己外甥,兖州刺史。不仅是嫡系,而且地位重要。如果起事,他是要担重任的。现在他死了,要考虑兖州刺史补缺的问题。因为那个位置,不是王凌自己能做主的。
     王凌大事计划受到重挫,只得暂停下来。先看朝廷,也就是司马懿,如何安排兖州刺史人选。
     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令狐愚的高级幕僚杨康,此时正在首都洛阳汇报工作。他听说令狐愚死了,吓得尿了裤子。为了自保,他向朝廷举报了令狐愚、王凌联络楚王,计划谋反的事。
     司马懿是狐狸中的老狐狸。他得到杨康举报,没有立即发作,而是打算静观其变。
     因为,王凌谋不谋反,这个把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做部署。
     谋反这个罪名,对弱者有用。比如曹爽被剥夺了权力,如果没有谋反这个借口,杀他,对天下人就不好交代。
     但指责强者谋反,则毫无意义。对方直接认就完了,而且还会说:“我就是要造反!来镇压我呀!开战吧!”
 

第228章 报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