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听了士兵的话,木子璃内心五味杂陈,说道:
“那真是万幸,你们既然已经死过一次,就各自逃生去吧。”
士兵们脱下铠甲,也消失在森林中。
木子璃看着士兵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暗道:
“上天还是眷顾大唐的,大军阵前换帅,还杀了他们,还能稳住局面。
那哥舒翰,虽已年迈,但不失是一员猛将。
希望大唐皇帝,从实际出发,听阵前元帅的建议,守住长安城最后的门户—潼关。
一旦叛军攻破潼关,将直指长安城。”
就在天下人都以为安禄山会一鼓作气,直取长安得时候,他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大事。
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安禄山停下了西进的脚步。
他鼓动僧人、道士、耆老、名士上表劝进,奏请安禄山登基称皇帝。
安禄山假惺惺推辞,最后以顺应天下民意为由,即皇帝位,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以范阳为东都。
设置丞相百官,封长子安庆绪为王。
至此,一个不被唐朝和历史承认的“伪朝”的朝廷建立起来,大唐盛世,正一步一步分崩离析。
这个从互市牙郎发家的胡族混血儿,黄袍加身,要了唐朝半条命。
大唐,正在迎接属于他的死榜。
听到安禄山称帝的消息,天下一片哗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都到这个时候,唐玄宗依然命令哥舒翰东征,和安禄山叛军决战洛阳,唐玄宗心心念念要收回东都洛阳。
造成这种局面,唐玄宗要负主要责任,但这也是唐朝内部的矛盾和统治阶级之间的勾心斗角的体现。
有个叫安思顺的人,是安禄山堂兄,他举报安禄山反叛有功,被唐玄宗以有大义灭亲有功,免除了罪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哥舒翰和安禄山、安思顺有矛盾,常年不和。
朝廷赦免安思顺,哥舒翰又将安思顺擒获,并且交给朝廷,要求杀掉安思顺。
唐玄宗现在需要倚重哥舒翰,只好把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处死,家属流放岭南。
这件事情,杨国忠突然嗅到了危机。他知道安思顺并没有罪,但是皇上还是杀了有功的安思顺。
况且,安禄山起兵造反,打的就是诛杀他为名。
杨国忠身边也有些智囊,有人告诫杨国忠:
“哥舒翰重兵在握,皇上又倚重他。
如果哥舒翰这时反过来,率军西指,要求杀掉你以平民愤,安贼也没了继续西下的理由。
宰相,你就是那个被牺牲的对象。”
杨国忠左思右想,决定先出手,他找到皇上,说道:
“皇上,潼关大军虽有哥舒翰大将军,兵力强盛。
但是,少了后援军队,万一潼关失守,京师安危堪忧。
请陛下许我三千勇士,勤加训练,以此来保卫京师。”
杨国忠意识到危机,名为防御贼兵,其实就是在防哥舒翰。
哥舒翰听闻他身后,杨国忠部署了一支人马,也是立即感到了危机,暗道:
“他们这哪是防安禄山,分明是防我哥舒翰。”
原本,安禄山停下脚步范阳称帝,是给大唐喘息的好时机。
然而,大唐依然没抓住这次机会。
大唐内部,陷入了潼关是战还是守的争执中。
而唐玄宗,又即将做出怎么样的决定?
喜欢。
第411章 诸神归位(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