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书缘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后世的发展历程。
起初,朱由检还不怎么信,因为他在张书缘的言语中见到了强敌环伺,各个大国化身为了强盗时刻打压着后世的华夏。
但到了后来,由于他手上有后世的书籍及科技产物,所以他朱由检便不得不相信张书缘所讲的奋斗与发展了。
“书缘别说了,朕明白你的道理。你放心朕定不会就此陷入懈怠,就算是不为了朕朱家,朕也要为后世子民谋得一厚实底蕴,让我子孙能够于世界之林争锋!”
在安慰了他一阵后,朱由检也慢慢的恢复了正常,拉起张书缘的手上就开始表态度。
“恩,我们君臣一定能成!”
见朱由检表了态度,张书缘也重重的一点头,然后便按照君臣大礼就是一叩首。
“书缘快快请起。”
亲自拉起张书缘,朱由检脸上的神情甚是复杂,很想就地跟他谈论些具体的发展事项,好尽快的救治天下患儿。
但碍于此时的坤宁宫中是人员驳杂,他二人也没办法细谈,于是他二人便就进入了寝宫,去探望周皇后及朱慈烜了。
在宫里安慰了一番周皇后,又看了看朱慈烜的病情后,张书缘便就同朱由检告辞了,打算回府准备一下南下河间府的事了。
“书缘等等。”
见张书缘要走,朱由检就宛如是后世的普通人一般,跟自己的媳妇相视一眼后,就亲自送他出宫了。
而这一幕,让一众太医院的太医们是羡慕不已,心中直言“张阁真不愧是陛下辅臣呐。这我若是张阁大人就好了……”
……
走在坤宁宫的走廊里,他二人也没说话,反而是自顾自的看着窗外的天空。
大概走了有十三息的功夫,就在马上要走出坤宁宫时,朱由检这才出了声。
“书缘可是要前往河间府了?”
“恩,事急从速,既然定下了方针,我们就要做。”
“恩,那你以为,朕用何人为巡银局堂官较好?”
“既然陛下问,那我就有啥说啥了。对于巡银局员外郎一职,我主张任用张彝宪或司礼监王德化二人,而这样做,一能分化宦官的权利,二能在户部里插一颗钉子,三来用此二人陛下亦可多培养出一条看家护管的狗!”
张书缘说的没错,眼下朝局虽然看似只有东浙两个大党在争锋,但他相信,随着朱由检越来越倚重温体仁出面办事,及宦官监控朝局之后。
东浙二党会渐渐的改变主张,从而以一新名字立足于朝廷,并与温体仁之流博弈。
这除了外廷的变化外,而用来监控朝局的东厂或司礼监群体,也必会恢复往日荣光,届时很有可能会再出一个如魏忠贤或王振之流的总管大太监。
而自古以来,宦官干政是有一个大毛病的,那便是任人唯亲、阻挡言路、卖官鬻爵,为己牟利!
没错,我华夏浩瀚史册,记录了不少宦官之祸,如东汉的十常侍之乱,唐代的甘露之变,再加上土木堡战神的贴身太监王振,而这种种祸事那个不是由宦官搞出的事?
这在张书缘看来,用宦官也只是过度之计,等大明扛过了这二十年的小冰河时期,自己是一定要将宦官给踢出朝廷的!
“恩,朕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你便就先行一步,朕待过几天后就到。”
想了想,朱由检也觉的没错,然后便就决定好了人选。
而他选定的人手是,司礼监太监王德化!
这王德化乃山西府大同人,眼下被人称为二王公,于陈新甲等年青一代的浙党人有极深的关系,可以说只要有他上任,就不怕温体仁会胡乱瞎搞了。
当然了,这王德化也是有缺点漏洞的人,而那缺点便是他管不住心腹以外的属下,在历史中没少被下面人坑,这要不是他与浙党人熟,外加朱由检没了人手可用,要不然他早就是被人坑的死翘翘了。
……
离开了皇宫,回到府上收拾妥当,又跟干娘及黄伯等人提早拜了个新年后,就招呼着一众商业司的人,带上新法文书及官印玉牌就出发了。
走出了内城,正当众人准备出外城时,张书缘突然就想起了朱由检提起的吴应箕。
“来人!”
“卑职在!”
“吴员外郎筹措的书社是在哪里?你们可曾知道?”
一想到吴应箕的事儿,张书缘便就想带上他去天津了,总觉得此行是一次实验执掌舆论的机会。
“大人,卑职知道,吴大人的书社是在我京师以南的牛栏庄。”
一名唤刘士琏的主事便就躬身应道。
“恩,速去通知吴应箕到书社见我,另外与其言明要南下天津,让其收拾好家当。”
听到书社的地方后,张书缘一想这也顺路,不如就此过去看看。
“是!”
刘士琏得命匆匆便就去寻人了。
看着离去的刘士琏,张书缘只觉的其样貌斐然,下意识的就看了眼跟在自己身旁的毕际壮。
“大人,此人乃今年的举人,是吉安府泰和县人氏,家世干净,对商道有着很清晰的看法,而他的考词也是接引古典论述商道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错,今年是有科举考试的,只不过科考的级别是乡试而已。而顺天府的负责人是翰林院右庶子姚希孟为正考,副考为翰林院谕德姚明恭。
只不过这二人在前些时间里,因土地兼并及考生舞弊之事,被自己和礼科给事中张鹏云给联合挑了。
“是这样啊,那此人倒是个苗子,今后就让他跟在你身边吧。”
也许是见刘士琏相貌俊秀适合扮猪吃虎,又或许是想给毕际壮减轻压力,总之他张书缘便就让刘士琏跟着毕际壮去混了。
“卑职多谢大人。”
“客气了,我们继续上路,驾!”
出了外城,众人翻身上马,一扬马鞭便溅起了一阵烟尘。
……
跑了大概有半个时辰,
第248章 抵达天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