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东浙温三党受创、朝廷大发横财(二)[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就这样,以六部尚书与英国公为核心,都察院佥都御史范景文、大理寺补缺上台的少卿范复粹,以及礼部左侍郎钱谦益等人就组成了个游说集团去找张书缘帮忙了。
面对众人的邀请,张书缘也不好拒绝,在想了下后就答应他们在天香楼(架空)跟他们会面了。
这天香楼是位于京师内东城的一家酒楼,其地位仅次于巨商查氏的查家楼,而这酒楼的幕后老板是当朝兵部左侍郎刘之纶家的产业。
这一说起刘之纶,他除了在己巳之变中的糟糕表现外,还是一位笼络人心的好手,不但拉拢了大量东林士绅参股外,他还拉拢了浙党里的不少人……
时间一晃,眨眼便就到了晚上。
跟着东厂一天的奔波劳碌,张书缘是带着满身的疲惫出现在了天香楼下。
可他还未下轿,范景文等人就围了上来,范复粹更是一马当先的为张书缘掀起轿帘,请他出轿。
这刚一落地,张书缘便就发现范景文居然回来了。
而先前他还以为,这范景文至少要在浙江待个两年左右。
但他却没想到,人范景文刚却是在杭州府,立了一大功被朱由检给急调了回来。
其实,对于范景文回来的事儿,张书缘不知道也并不奇怪,一是他手上的事务繁多,二是他眼下的精力全放在了配合东厂抓人之上,所以一时间也就没太去关注各地的奏报了。
“诸位同僚久等了。”
虽然对范景文回京的速度感到惊讶,但他都做了快三年的内阁大臣了,这脸色自然也就更加的会隐藏了。
“阁部公务繁忙,我等等您实属应当,诸位说是不是啊。”
见张书缘是抱拳见礼,范复粹等人就赶忙躬身施礼,同时卑躬屈膝的赔笑。
“是啊,阁部乃我朝青年才俊,手中事务又亲力亲为,为国奔波理应让我等静候才是啊。”
众人是见礼赔笑,就好似全都是他张书缘的人一般。
“呵呵,诸位过赞了,本阁也是为吾皇效命,可担不起诸位如此赞誉。对了,孙大人他们到了吗?”
与众人寒暄了两句,张书缘就问起了今晚的主角。
“阁部,孙大人等人还未到,不过想来应该也是快了。不如您先进雅间暂歇?”
范复粹如同狗腿子般讨好。
“诶,本阁岂能做如此之事?还是与诸位一同等吧。”
见人还没到,张书缘便决定与他们一同在门外等了。
而他之所以如此,一是表示对孙承宗这位四朝牛人的尊重,二是向众人表示自己可没有居功自傲。
当然,他这么说也有着想拉拢这些人的目的。
因为,他现在在朝中的帮手并不多,只有山西府省衙的黄宗羲、顾继绅、王夫之,再加一个陕西巡抚练国事,以及自己府上的明志几人。
而在这周围几人之中,他最想拉拢的是范景文这个士大夫。
一是他奉公廉洁,二是他善于查案!
“范御史近来可好?”
打定了主意,张书缘便凑近了范景文的身边。
“多谢阁部挂念,下官很好。”
此时的范景文很是高兴,若没有发生兼并逆案的话,他会直接高兴的睡不着觉。
因为,他在杭州府靠着打击走私遗存的威望,一口气消灭了三十多个蛀虫官员,并平复了七十多宗冤案,距离自己澄清玉宇的目标又近了一些!
“是吗,看来范御史这是久露逢甘霖遇到了什么好事啊。”
看到他是如此高兴,张书缘也不免的调侃了他几句。
“嗨,哪有什么好事,不过是为陛下聊表了些寸功而已,与阁部相比可万万不是事儿啊。”
范景文说的没错,他平复的那七十多宗冤案,可比不上张书缘所查办的案子。
“诶,范御史此言差矣。俗话说人各有长短,本阁也只是机缘凑巧,处理起事务来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可比不上你同诸位老练啊。”
张书缘是实话实说,毕竟他一后世人有多事都没有充分考虑到时代背景的问题,最典型的问题就商户登记管理之策。
在眼下,大明的商户们寻常也只会在户部的清吏司下挂个名字,然后就没什么事儿了,朝廷也不会去管他们干什么,只是知道每月找他们要钱收税。
由此,所以在浙江府时,张书缘才会遇到那么多事情。
“大人谬赞了,下官等也只是经办的多了,若是大人在做久些,自然就会比下官等熟练了。”
“诶,范御史过谦了不是。诶对了,自我走后杭州府情况如何?”
互相寒暄了两句,张书缘就想好好问问江南重地的事情了。
“回大人,我江南一域情况还算不错,商业仍旧繁茂,只是这天灾十分惹人厌弃,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是啊,那我江南一域的水灾治理如何?可有百姓怨声载道埋怨府衙?”
虽然知道江南大概率不可能有动乱,但为了以防万一,张书缘还是想了解一下民情。
“埋怨自然是有,不过眼下问题不大,只有七县受灾严重,我在回京前也和高弘图等人商议了一番,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缓解了些民怨,但今后还是得请奏朝廷花费巨额修缮水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范景文是唉声叹气的说着,而张书缘也从他这语气里,听出了江南百姓的不如意。
“恩,此事范御史放心,明日本阁便奏请吾皇调拨银饷。”
而在郑三俊最初上报水患之时,他并没有带走多少钱,仅是从户部里带走了十万两,用到如今怕是也已经见底了。
……
“诸位都在啊。”
就在张书缘想就着水患之事在聊聊他一路北上的事情时,一道老迈且有力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听到声音,张书缘二人就转头看了过去。
只见一座造价不菲的轿子停在了不远处,一众文武官员正站着轿子与其主人寒暄。
没错,这轿子的主人正是孙承宗!
见这位国之柱石到了,张书缘便停下了话题,同范景文一道就去迎接孙承宗了。
“孙大人近来可忙坏了吧。”
“哈哈哈,老夫再忙也忙不过阁部啊。”
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些听到这番话的文官旋即就以为他二人不对付。
但由于现场人多,那些领会错意思的人也不好去鼓动孙承宗出手对付张书缘。
“诶,孙大人乃我国之柱石,若您要是不忙,那我朝可就坏菜了,诸位说是不是啊。”
张书缘是与孙承宗互相调侃,大有一副损友的架势。
其实这说起来,此时的孙承宗还颇有点埋怨张书缘的意思在,这家伙鼓动起自己操办起军校以后,就跟以甩手掌柜似得就不管事了。
第238章 东浙温三党受创、朝廷大发横财(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