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划时代的武器(二)[1/2页]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随着毕懋康走后,整个乾清宫里便就陷入了沉寂,所有人都在思索着剩下的几个问题。
     看着他们这一个个的沉思,张书缘想了想就装作是偶然记起了什么事儿来,一拍脑门便说道。
     “徐大人,我没记错的话,方才孙大人是提过射程的问题吧?”
     “是,怎么?张司是有想法?”
     徐光启是好奇的看着他,心说这张书缘这么一会儿一个想法,就好似他才是这大明的军工设计师?
     “不敢说是想法,只在下突然想起之前偶然翻过的一本兵谱,大概记得其中讲过箭矢的稳定性与射程的问题。”
     张书缘是故作沉思,摸着下巴颏就说了起来。
     “箭矢的射程?!”
     一时间,徐光启便就没搞懂他的意思,不单是他,就连孙承宗都有些看不懂了,心说张书缘好端端的提箭矢作甚?
     “是!在下记得,那谱中记述想要让箭矢飞的够远,就得在其的尾部增添四角羽翼从而增加箭矢的射程与稳定。”
     “所以,张某猜想我们能否观测箭矢的飞行形态,从而来改造我们的火器呢?”
     没辙,他实在是没法直接说“我们拉枪线吧”,只好是用着取巧的办法来提示徐光启等人。
     “是啊!张大人言之有理,箭矢既然能远射,那为何火器就不可呢?”
     在这个时候,一直坐着的王徵起身也开了口。
     “陛下,臣以为张司部言之有理,我们不妨观测一二?”
     王徵跟徐光启对视了一眼便就觉的张书缘的话有道理,旋即便对着殿中的朱由检说道。
     “好,大伴取朕的弓箭来!”
     朱由检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狩猎设备的,虽然那弓弦的拉力并不需要多大,但用来观测属实是没啥大问题。
     “是,皇爷。”
     王承恩旋即领命急匆匆的就奔向了坤宁宫。
     趁着王大伴去取弓箭的功夫,张书缘便就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也不管韩爌等人的眼神自顾自的便就饮起了茶。
     其实,他所提的这两点足以是消弭掉孙承宗提出的四点问题了。
     只要有了定装弹药,那装填速度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因为只要在枪体的握把处开上两个弹仓槽,就能按照槽位的大小制作弹匣了。
     而炸膛的问题,只要毕懋康能试验出最合适的火药量便就能够彻底解决了,实在不行,那就在引导他们给枪械的内壁再加厚一层。
     至于那最后一点的射程问题,只要能让他们观测到箭矢的飞行方式,那想必他们就会自主去钻研如何使子弹旋转了。
     不大会儿的功夫,王承恩便就去而复返了,只见他是手中拿着一张布满了金箔的弓,背上背着一木筐箭矢,就好似要去打猎一般就走了进来。
     而朱由检的这张弓名叫金麟,是他哥朱由校留来的东西,他自己肯定是舍不得用这么好的弓的。
     “皇爷,奴婢找遍了后宫只发现了三十支箭矢也不知够不够用。”
     进来后,王承恩的恭敬的开口,语气中满是自责。
     “徐师傅,王卿这三十只够吗?”
     朱由检也是踹踹的,他也知道这观测一事,肯定是需要大量的箭矢的。
     “应该够吧……”
     徐光启二人是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回答合适了,说够把这箭矢数量太少,说不够吧这又是皇帝的爱弓。
     “这样吧,我们去京营校场,那边兵器很多场地也够大。”
     似乎是看出了他们的扭捏,朱由检叹了口气就站了起来。
     “是。”
     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众人便也就发现了,这皇帝是非要今日弄明白火器的事不可。
     顶着近三十度的烈阳,众人便就赶往了校场。
     还未靠近,众人便就听到营中是一声接一声的呵斥,匆匆看去只见李国桢在斥责下人。
     看了眼院中的吵闹,朱由检便兀自的走了过去。
     “罪臣李国桢叩见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去给朕多找些箭矢来,然后再腾开最大的校场,任何人一律不得靠近!”
     冷冷的撇下这句话,朱由检便就带着人直奔向了三千营的驻地。
     “是,罪臣遵旨!”
     这说实在的,自从李国桢被罚以后,那日子过得简直是苦不堪言,不但是文人骂他,就连同为勋贵一系的人也在搞他,不是丢给他恶心人的差事,就是让他到处跑。
     而他今日之所以出现在京营,自然是奉了五军都护府的军令来训练新兵的……
     很快,一张大伞就架了起来,朱由检是稳稳的坐在伞下,而张书缘等人则是老老实实的站在他的左右。
     “陛下,箭见来了。”
     众人刚刚站定,李国桢就送来了上百枚箭矢。
     “好,你退下吧!”
     朱由检漠然的点了点头,这前面有多信任他,此时就有多恨他。
     这说实话,倘若不是成国公等人要保他,再加之他祖上的功绩,朱由检是非要砍了他不可!
    &

第66章 划时代的武器(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