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的记述来说。
     “嘶…怎么才这么点?”
     听到他这话,张书缘就是一愣,心说这产量太低了啊,他依稀记得明朝初年的铁产一年大约有一千八百万斤左右,怎么到了后期了反而还比不上初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大人,我虞部司的铁坊就只有这几座吗?”
     定了定心,张书缘便就问了起来,眼神里带着浓浓的审视。
     “阁部大人,我虞部司的铁坊眼下就只有这些了,其余的六十余座全部在前些年关停了……”
     “什么?!”
     一听这话,不但张书缘惊了,就连孙承宗与李邦华也惊了。
     “大人,这…这不是下官的做法,而是那朱衡做的……”
     见这几位上司都惊了,张凤祥与王应熊是赶忙的跪地请罪,而他们说的朱衡早已经是死了几十年了。
     “大胆!如此重事尔等竟如此玩忽,王应熊朕问你,自你到任后可有向徐大化臣奏此事?”
     朱由检也眯起了眼睛,背在身后的手都死死的握在了一起,他知道这铁的产量可是关乎整个兵器制造的,倘若只有如此产量,那怎能供应边关的需求?
     “陛下,臣…臣上书了,可…可徐大化说朝中无钱,各地都有需要修缮之所,所以便让臣不用在管此事了。”
     “好啊,好一个徐大化!来啊,给朕将他的坟扒了!”
     朱由检是彻底怒了,恨不得亲自去碾碎徐大化的尸骨。
     “陛下不可,此举有伤天和啊!”
     “王应熊本部问你,这工部同僚都知道此事否?”
     听到这话,李邦华旋即出声劝阻。
     “知…知道,您半年前刚任右侍郎时,下官本来想向您告知此事,可碍于事多一时便就忘了……”
     王应熊是跪地在地上,头是死死的贴着地面。
     “事多就能忘?哼,还有你张凤祥,你怎么没跟朕说过此事啊?朕平日里可没少让汝等提建议!”
     “陛下,臣该死,臣就任两月一直忙于宫殿的修缮……”
     “哼,来啊,将他给朕打三十大板!今后再有此事,朕定斩不饶!”
     朱由检一挥袖子就走了出去。
     见他动身了,张书缘等人是赶忙跟上,王应熊也是急忙的追了上去。
     在整个械坊转了一圈,众人便就进入了深处。
     当着朱由检的面,张书缘就拿起一位工匠刚刚做好的大刀,挥了一下感觉这质量还行就拍了拍那将人后,就又走向了火器的制造坊。
     进入之后,眼中全是一箱箱码放整齐的火绳枪。
     拿起试着瞄准了一下,张书缘突然就想起了一个人来。
     “王事中,近日徐光启大学士可曾来过?”
     “回张部的话,徐大人半月前来过。”
     “嗯,那徐大学士可有提出什么新的建议吗?”
     张书缘知道,那徐光启可是把科学制造技术当作人生至宝的牛人,他肯定是会多次来这工部的视察的。
     “额,这下官不知,上次招待徐大人的是李事中。”
     “是吗。王事中,本部问你这火器目前一天的产量如何?”
     看着王应熊的紧张神色,张书缘便就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了,因为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必要隐瞒。
     “大人,我火器所一天产量可造两百把鸟铳、一百三十把火绳枪、三眼铳,至于佛朗机炮、虎蹲炮每日可产七座。”
     听着王应熊道出的产量,再又看看这周遭的生产方式,张书缘便就叹了口气。
     走回到朱由检等人身边后,张书缘便就拧着眉开口。
     “陛下,孙大人,若是按此产量,我军实难在短时间内练造出新军。而且,军改一事也势必会用到这大量火器。”
     “所以臣的建议是,我朝必须得大兴冶铁炼制!”
     张书缘的语速很慢,但每一个字都重若千斤,因为这大兴冶铁的话,势必会占用河北的民力,甚至这些人连种田的时间都就没有了。
     “嗯,是得大兴冶铁,朕准了。”
     朱由检想了想便一咬牙决定了大兴冶铁锻造。
     “陛下,此事是否还需再议?若是大兴势必会影响到我京师周遭的农事。”
     孙承宗是皱着眉站了出来。
     “不用再议了,农事要搞,火器朕更要搞!”
     “大伴着朕口谕。”
     “着工部尚书冯英,即刻抽调民力于河间、保定、真定三府大兴冶炼,锻造火器。另外再着吏部全权配合此次坊室任命,还有再给朕告诉温体仁一声,此事款项上不封顶!”
     “是,奴婢这就去办!”
     王承恩一拱身旋即就冲出去找人宣旨了。
    喜欢。
  

第61章 检阅军器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