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九十)[2/2页]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墨韵忠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第1074章:神秘古寺的新线索
     在法海寺寻得米芾《蜀素帖》真迹后,陈轩和小林并未立刻返回京城。古寺后的山林里,暮霭沉沉,陈轩站在药师殿旁的老松下,望着那道瀑布,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玄鉴镜边缘的纹路。镜面上北斗七星的刻痕被体温焐得发烫,他总觉得玄山氏留下的线索不会止步于一幅字帖。
     “师父,这都快关山门了,您盯着瀑布看半个钟头了。”小林把《蜀素帖》塞进特制的锦盒,锦盒内衬是乾隆年间的杭纺,触手温润,“要不咱们先去寺里客堂住下?我刚才问过知客僧,说后院有间带火炕的禅房,暖和。”
     陈轩忽然弯腰捡起块碎石,朝瀑布冲刷的石壁扔去。碎石撞在某处发出“空”的闷响,与其他地方的清脆回声截然不同。“你看那片石壁,”他指着瀑布右侧三丈远的位置,“水流常年冲刷的地方该是青黑色,唯独那片泛着灰白斑驳,像是后来补上去的。”
     小林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那片石壁颜色怪异,边缘还嵌着几株半死不活的野草,根部竟露着新鲜的黄土。两人找来寺里的锄头,刨开野草时,发现土层下埋着块半尺见方的青石板,石板上刻着个简化的“坎”卦符号——坎为水,正是八卦中对应北方的卦象。
     “玄山氏的线索总藏在卦象里。”陈轩蹲下身,用玄鉴镜贴着石板照去。镜光穿透石面,隐约映出内部有空洞,他试着将锄头柄插进石板缝隙,轻轻一撬,石板竟应声而起,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一股混杂着霉味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洞不深,仅容一人蜷身进入。小林打开手机手电筒,光柱扫过洞壁,惊得几只潮虫慌忙逃窜。洞底铺着层干燥的松针,上面放着个巴掌大的铜匣,匣面雕刻着海水江崖纹,锁扣是只衔着圆环的铜鸟,鸟眼处镶着两颗极小的绿松石。
     “这是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手艺。”陈轩认出铜匣角落的“景”字款,那是康熙年间造办处总监赵昌的私印,“看来藏东西的人身份不一般。”他用随身携带的细铁丝拨弄锁扣,铜鸟嘴猛地张开,吐出一卷泛黄的棉纸。
     棉纸展开后,露出幅手绘的地图,墨迹是用朱砂混着桐油调的,历经百年仍鲜艳如新。图上标注着法海寺周边的地形,在东南角的佛塔位置画着个醒目的红点,旁边用小楷写着“龙尾藏珠”四字,字迹与《蜀素帖》上的玄山氏落款如出一辙。
     “龙尾指的该是西山龙脉的余脉,”陈轩指尖点在地图上佛塔西侧的曲线,“你看这道山梁的走向,像不像龙尾摆动的形状?”小林凑近一看,果然见地图上山梁蜿蜒,终点正好落在佛塔处,“那‘藏珠难道是说夜明珠?”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钟鸣,暮色中的寺庙响起晚课的诵经声。知客僧提着灯笼走来,见两人捧着地图,合十道:“施主们还在忙?老方丈说若你们没找到住处,可去东跨院的藏经阁暂住,那里暖和,还能避风雪。”
     陈轩收起地图,顺势问起东南角的佛塔。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那塔是北魏年间建的,民国时被炮弹炸塌了半截,后来用水泥草草修补过,因怕坍塌伤了香客,常年用铁栅栏围着。“不过说来也怪,”老和尚忽然压低声音,“每年正月十五夜里,塔基处会泛蓝光,像有什么东西在底下发光。”
     这话正应了“藏珠”的猜测。次日天未亮,两人借着晨雾避开景区保安,来到佛塔下。铁栅栏早已锈得不成样子,轻轻一推就开了。塔基果然用水泥修补过,与周围的青灰色古砖格格不入,水泥缝里还嵌着几片民国时期的报纸碎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轩让小林用洛阳铲探查,铲头刚入土三尺,就碰到了硬物。两人轮流挖了半个时辰,终于挖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箱,箱盖被铁链缠着,锁是把造型奇特的铜锁,锁芯处有七个小孔,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用玄鉴镜试试。”小林提醒道。陈轩将镜面对准铜锁,镜上的北斗刻痕与锁孔严丝合缝,只听“咔哒”一声,锁开了。铁箱里铺着厚厚的丝绵,中央卧着颗鸽子蛋大的夜明珠,珠身布满细密的冰裂纹,在晨光中泛着幽幽蓝光,正是清代宫廷档案里记载的“幽渊珠”——传说这颗珠子能随水温变色,遇活水会浮现龙纹。
     小林刚要伸手去拿,被陈轩按住。“别动,珠子底下有东西。”他用镊子拨开丝绵,发现夜明珠压着卷绢布,展开后是幅微型舆图,标注着从法海寺到紫禁城的水路,在积水潭处画着个漩涡符号,旁边写着“金銮水脉,潜龙在渊”。
     “金銮殿的地基是依水脉而建,”陈轩忽然想起《天府广记》里的记载,“明代修建紫禁城时,特意引玉泉山的活水入内,形成暗渠,难道玄山氏的线索藏在水下?”他拿起夜明珠,发现珠底刻着极小的“玄”字,与玄鉴镜上的笔迹一致。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几个穿黑色冲锋衣的人站在晨光里,为首的中年人手里把玩着块玉佩,玉佩上“玄山”二字清晰可见。“陈先生好手段,”中年人笑了笑,露出两颗虎牙,“这颗幽渊珠,我们找了三代人。”
     陈轩将夜明珠塞进怀里,悄悄给小林使了个眼色:“你们是玄山氏的后人?”中年人摇摇头,从背包里掏出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玄山秘录》,“我们是守秘人,负责看管线索,等真正的有缘人出现。现在看来,你就是那个人。”
     他翻开秘录,指着其中一页:“幽渊珠能指引暗渠入口,但要打开机关,需《蜀素帖》上的墨粉。米芾的墨里掺了朱砂和珍珠粉,遇活水会显影。”陈轩忽然明白,为何玄山氏要将线索分藏两处——单一物件毫无用处,唯有集齐才能解开下一段谜题。
     晨雾渐散,佛塔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陈轩望着远处紫禁城的方向,那里的琉璃瓦在朝阳下泛着金光。他知道,积水潭的暗渠里,一定藏着更惊人的秘密,而那幅《蜀素帖》和幽渊珠,不过是打开秘密的两把钥匙。小林忽然指着夜明珠,惊呼道:“师父你看!珠子在发光!”
     只见幽渊珠的蓝光忽然变亮,在舆图上积水潭的位置投射出个清晰的光斑,光斑里隐约浮现出座宫殿的轮廓,殿顶的鸱吻栩栩如生,正是太和殿的模样。
    喜欢。
  

古物为引:百年文物的守护者(九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