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乞逋立刻上前一步,朗声开口道:“太后英明!此乃千秋伟业!”
他躬身抱拳,声音洪亮:“臣梁乞逋,不才!愿亲率大军,为我西夏先锋,踏平泾原路、鄜延路守军,攻取长安城!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梁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却又话锋一转,凤目中闪过一丝凝重:“哥哥,咱们欲行此大事,必先安内。我西夏十二监军司,乃国之柱石。”
“如今,尚有野利氏、没藏氏等先帝老臣掌控的四大监军司,拥兵自重,阳奉阴违,恐成掣肘。”
“若不能将十二监军司兵权尽归咱们之手,大事难成。”
梁乞逋眼中精光爆射,立刻接口,语气森然:“太后勿忧!此事易尔!”
“可速召那四大监军司统帅入兴庆府朝觐!陈说利害,许以高官厚禄。”
“若其识相,乖乖交出兵符印信,自然皆大欢喜!”
“若其冥顽不灵,或托辞不至……”
他眼中杀机毕露,手掌在颈间做了个切割的手势,“便以抗旨不遵、图谋不轨论处!杀一儆百,夺其兵权!永绝后患!”
“兄长之言,甚合哀家心意。”梁太后微微颔首,目光却转向殿外,“宣仁多保忠、嵬名阿埋进殿。”
不多时,两名身着西夏官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入。
一人身形魁梧,方面阔口,步履沉稳,目光内敛,正是仁多保忠。
另一人则略显清瘦,三缕长须,眼神灵动,透着精明,正是嵬名阿埋。
二人乃西夏大族,手握实权,深得梁太后倚重。
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埋入殿之后,便向着梁太后和梁国舅躬身行礼。
梁太后将欲收回四大老臣兵权、整军伐宋的方略,以及梁乞逋的提议,简明道来。
仁多保忠立刻躬身,声音洪亮:“太后圣明烛照!此乃固本强兵、开创万世基业之良策!”
“那些老朽,食古不化,尸位素餐,早该退位让贤!”
“臣以为,国舅爷之计甚妙!召其入京,恩威并施!若有不从,雷霆手段,正可震慑宵小!”
他言语间对梁太后极尽恭维,对梁乞逋也颇为客气。
嵬名阿埋则捻须沉吟,补充道:“臣以为,除明旨相召,更需暗中部署。”
“可密令我等掌控的监军司,暗中陈兵于那四司驻地附近,形成威慑。
“同时,许以那四司军中副将、都统制等以高官厚禄,分化其心腹。双管齐下,可保万全。”
他心思缜密,思虑周全,侃侃而谈。
殿内仿佛成了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埋表忠献计的舞台,言语间对梁太后推崇备至,对梁乞逋看起来也颇为礼敬。
然而,梁乞逋站在一旁,看着二人一唱一和,脸上虽挂着笑,眼底深处却是一片冰冷。
仁多保忠那洪亮声音里的恭顺,嵬名阿埋精妙计策下的圆滑,在他听来却有些刺耳。
梁太后听完二人建言,满意地点点头,凤目转向梁乞逋:“兄长,收回兵权,整肃朝纲,乃伐宋大计之基石,至关重要。”
“此事,便全权交由兄长处置。仁多保忠、嵬名阿埋二位大人熟悉军务,可为兄长臂助,从
第344章 人心方寸间,山海几千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