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十二月的清南市,夜晚已经有了寒意。
     清南大饭店,本市唯一的三星级宾馆,今晚灯火通明。
     主宴会厅里,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清南市轻工业园区第一批入驻企业的开工仪式晚宴,正在这里举行。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商人老板,身家不菲。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流水般端上桌。
     当服务员将一盘盘红彤彤、香气四溢的小龙虾端上来时,宴会厅里出现了一瞬间的安静。
     桌上的老板们面面相觑。
     这种东西,在他们老家,是田埂水沟里的小玩意,上不了台面。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中年人夹起一只,看了看,又放下了。
     “汪市长,这是我们清南的特色菜?”他笑着问主位上的汪明远。
     汪明远放下筷子,拿起麦克风。
     “各位老板,这道菜,不是什么名贵菜式。”
     “它来自我们清南市最贫困的一个乡,云岭乡。”
     “今年夏天,云岭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乡亲们的房子倒了,地也毁了。这位,”他伸手指向人群后方的刘清明,“我们的云岭乡代理书记刘清明同志,带领乡亲们不等不靠,搞生产自救,在田里养起了这个小龙虾。”
     “今天,是他们第一批成品出塘。我自作主张,把这道菜搬上了各位的宴席。一是想让大家尝个鲜,二是想请各位见多识广的老板,给我们这些受灾的百姓出出主意,看看这东西有没有销路,能不能帮他们渡过难关。”
     汪明远的话说得很诚恳,没有一点官腔。
     在座的都是人精,立刻就明白了市长的意思。
     这已经不是一道菜了,这是政治任务,是给市政府面子。
     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原来是扶贫项目,汪市长有心了。”
     “早就听说云岭乡的灾情,没想到这么快就恢复生产了,了不起!”
     “刘书记年轻有为啊!”
     赞扬声此起彼伏。
     刚才那个放下龙虾的中年人,第一个戴上手套,剥开一只,将虾肉蘸了蘸料汁,放进嘴里。
     他眼睛一亮。
     “嗯,味道不错!肉质很紧实,比我们那边水沟里的要好得多。”
     “是吗?老张,你可是美食家,你都说好,那肯定差不了。”旁边的人也跟着动起手来。
     一时间,宴会厅里只剩下剥虾壳的“咔嚓”声和满足的赞叹声。
     “好吃!”
     “这个麻辣味,够劲!”
     “确实不错,下酒一流。”
     这些赞扬,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场面话,很难分辨。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刘清明端着酒杯,穿梭在各个酒桌之间。
     “王总,您尝尝,给我们提提意见。”
     “刘书记太客气了。这虾味道很好,我们公司旗下正好有几家连锁餐厅,可以考虑引进。”一个胖胖的老板说道。
     刘清明心中一喜:“那太感谢王总了。我们的产量还不大,但品质绝对有保证。”
     “品质是关键,销路嘛,都是朋友,我帮你推荐推荐。”
     “谢谢王总。”
     另一桌,一个做服装出口的老板问:“刘书记,你们这个虾,能保证稳定供应吗?价格怎么样?”
     刘清明回答:“李总,目前我们是第一批,供应量肯定有限。但我们整个乡都在推广养殖,明年开春,产量会有一个大的提升。至于价格,绝对公道,我们是想打开市场,不是想赚快钱。”
     “好,有想法。回头你给我个联系方式,我让采购跟你对接。”
     刘清明来者不拒,态度谦卑,言辞恳切。一圈走下来,已经加了好几个老板的联系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口头订单。
     这些老板的人脉圈子,可以辐射小半个华夏。
     就算他们说的是违心之语,只要话从他们嘴里传出去,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宴会结束时,汪明远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刘清明没什么应酬,反倒很清醒。
     他扶着汪明远,在一众人的簇拥下走出饭店。
     “市长,我送您回去。”
     “好。”汪明远点点头,靠在了他身上。
     车子直接开往市政府的宿舍楼。
     这地方刘清明很熟,现在他来市里开会或者办事,只要是过夜,基本都歇在这里。
     汪明远的宿舍是个套间,给他留一间房很方便。
     到了宿舍楼下,夜风一吹,汪明远清醒了不少。
     两人上了楼。
     刘清明熟门熟路地找到蜂蜜,给汪明远冲了一杯。
     “谢谢。”汪明远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
     刘清明给自己倒了杯白开水,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顺手打开了电视。
     晚间新闻正在播放。
     画面里,是华夏代表团在多哈签署文件的场景。播音员的声音庄重而激动。
     “……经过长达十五年的艰苦谈判,今天,华夏正式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汪明远也走了过来,坐在另一张沙发上,看着电视画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开口说:“我还在团中央工作的时候,咱们和美国最关键的那轮谈判正在进行。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压力非常大。最后还是首长拍了板,一力推动,才有了今天。”
     他的语气里带着感慨。
     “是啊,十五年,太不容易了。”刘清明说。<

第346章 政府采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