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樉说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士不兴。”
     “小婿觉得真正的盛世要以国家昌盛,百姓富裕,军队强大,文化自信为标杆。”
     徐达很赞同的说道:“最接近你说的应该是开元盛世,可惜明皇晚年昏聩,令大唐盛世急转直下。”
     “历朝历代皆以国富民强为准绳,极少做到国强民富。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樉沉吟一阵后,说道:“因为士绅。”
     “然也,从古至今,这个民指代就是士族和乡绅,前朝盛行的是包税制。”
     “将征收赋税的权力交给了士绅,百姓可以不认识当今皇帝,必须认识当地的士绅老爷。
     朝廷的政令想要上行下达,必须依仗士绅在中间承上启下。”
     “自古宗法大于王法,没有这帮士绅配合,朝廷光是征收赋税、摊派劳役一项都是困难重重。
     这也是你爹为什么要设立粮长制的原因。”
     徐达的话让朱樉想通了,作为包税制的受害者,朱元璋为什么要设立一套极其相似的粮长制。
     他不知道这些人会中饱私囊吗?答案是朱元璋知道,并且磨好了刀。
     前段时间跟应天府尹孟端讨论过这个问题,
     朱樉深有感触的说道:“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
     “伦理造乡绅。”
     士人和乡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形影不离的影子,士大夫们在朝中为乡绅集团代言。
     致仕之后,下到地方又成为士绅,代替皇权治理乡里。
     徐达也感叹道:“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
     比起官府,百姓自然更加相信跟他们住的近,且德高望重的士绅老爷。”
     士绅掌管着地方上宗族势力,也就是族权。
     宗族势力可以说是盘踞在华夏数千年的老大难问题了。
     哪怕是后世,照样滋生了很多村匪,村霸。
     朱樉正想说话之时,就听到书架后面的门板咚的一声。
     只见朱元璋黑着脸,一脚踹开密室的门。
     巨大的响声,把他的魂都差点吓飞了。
     朱樉顿时翘起双腿,蜷缩在椅子上。
     朱元璋走出来的时候,脚步沉重,脸色阴沉。
     “咱就不信这帮狗日的士绅,脖子比刀子更硬。”
     朱元璋声震如雷的嘶吼声,在狭小的房间里面回荡。
     徐达倒是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
     只有毫无心理准备的朱樉,被惊吓到面无人色。
     这要是正在书房里打扑克,给神出鬼没的朱元璋来上这么一下。
     他都不敢想后半辈子还能不能立棍单打。
     徐达连忙出声安抚:“陛下息怒,自古皇权与士权相辅相成,贸然动手必定生出许多动乱。”
     朱樉起身,将椅子让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平复了一下,心情对朱樉说道:“知道咱为什么要停了洪武四年之后的科举吗?”
     洪武四年?我那时还在元军大营留学。
     “儿子不知道,求父亲教诲。”
     朱元璋一下子没了怒气,长吁短叹道:“辛亥科的应试举子人数不到两百,简直是咱的奇耻大辱啊。”
    喜欢。
  

第222章 长谈(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