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俐、刘一菲、徐争等人主演的电影《完美陌生人》入选戛纳主竞赛单元。】
     周游这边刚在李海锋那得到了消息,国外守在那边的记者也传回来了消息。
     “完了,周游还是没放过戛纳!”
     “戛纳请见证!看我周游一战集齐大满贯!”
     “提前开香槟不好吧...”
     “周游:我从不失手!”
     “老谋子上次带着巩俐和陈道明没有在戛纳掀起来浪花,也不知道这次周游能不能有什么惊喜。”
     “刘一菲给我冲!”
     “有巩俐在很难的吧,以巩俐在戛纳的地位就算要给大概也是巩俐好吧...”
     “听说这次好像是群像戏诶,大家应该都有机会的。”
     这次戛纳受到关注也正常,毕竟上次有华语电影拿到戛纳的金棕榈还是陈诗人的《霸王别姬》,其他大多都是个人奖或是其他奖项。
     说起戛纳现在地位在欧洲三大之首还是要从那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说起,有威尼斯的时候还没有戛纳,但因为那年的电影节竟然带上了法西斯色彩,颁奖公平不公平先不说,社会影响就特别差。
     所以很多国家的电影人纷纷宣布退出了威尼斯电影节。
     这也让当时西方的许多国家意识到了这电影节不仅是艺术的聚集地,还是意识形态博弈的战场,既然如此...那咱们自己为什么不自己搞一个?
     就这样伴随着二战,戛纳电影节诞生了。
     当然,随着70多年的不断变化和洗礼到了现在,戛纳血管里当初明显带着ZZ味道的血液也稀薄了许多,俨然成为了许多电影人心中的艺术圣地,更是全球电影市场的招牌。
     他有的不仅仅是那些极具权威和含金量的奖项,更重要的是它的交易量,在电影节中能促成很多电影项目的诞生和落地,也能让很多需要扶持和发展的电影遇到他们的“金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资金到发行,这个平台应有尽有。
     除了这些,戛纳的地位高也有法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史中地位的影响。
     别看现在的法国电影不复当年的辉煌,但真要单纯说电影艺术人家法国就是欧洲的老大哥,他们电影的视听语言和创作风格对后续很多有名的电影以及电影人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比如美国的新浪潮时期和英国的先锋派,都有代表性的早期导演受到他们风格的影响。
     再有就是戛纳的那套独立的评判标准。
     为了确保电影艺术不被“票房”和“市场”影响,戛纳要求来参加评选的电影是没有公开上映的,以此来保证电影评选的纯粹性,不看电影的票房,只看它的气质和灵魂。
     然后再有评委会从艺术性、创新性、题材深度、镜头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纵观戛纳拿奖的片子,要么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要么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又或者具有尺度大、先锋性和争议性的特点。
     既包容又有突破。
     得到消息后的周游倒是没有,刘一菲也挺淡定的,她也见惯了老公去这些国际电影节跟回家似的样子。
     不淡定的另有其人。
     “啊啊啊啊啊!”
     北电的宿舍里,孟子一所在的寝室几分钟之内涌进来很多人。
     “孟姐,你是不是要去戛纳走红毯了啊?!”
    喜欢。
  

第415章 你要去戛纳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