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周身狂舞,他却浑然不觉。
手腕一翻,“呛啷”一声清越龙吟。
一柄通体乌黑的长剑已握在他手中,剑身在漫天雪光映衬下,泛着幽冷的寒芒。
没有多余的言语,甚至没有起手式。他身形陡然一动!
刹那间,风雪似乎都为之凝滞。
只见一道墨色身影在漫天飞雪中腾挪纵跃,矫若游龙。那柄乌黑的剑,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化作一片片撕裂风雪的黑色闪电。
时而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时而如灵蛇吐信,角度刁钻,时而又如九天银河倾泻,剑光连绵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屏障,将他自己完全笼罩其中。
雪更大了,鹅毛般簌簌落下。
他舞剑的身影在苍茫的天地间,在纷扬的雪幕里,时隐时现。
郁澜裹着那宽大的氅衣,站在檐下,看得屏住了呼吸。
心跳随着那凌厉的剑势而鼓动。她从未见过有人能将杀人的剑术,舞得如此惊心动魄,又如此令人心折。
最后一式,裴戬身形猛地拔高,如同鹰隼冲天,手中长剑划出一道惊天长虹,直刺苍穹。
剑尖所指,仿佛连那厚重的铅云都要被刺穿!
随即,他身形如磐石般稳稳落地,长剑挽了个漂亮的剑花,顺势“唰”地一声,干净利落地归入腰间的乌木剑鞘。
风雪依旧,他收剑而立,气息微喘,墨发和肩头落满了雪花,整个人却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凛冽寒气。
“好剑法!”郁澜由衷地赞叹,声音在风雪里有些发颤,“不愧是端王亲自调教出来的世子。这份功力,这份气势,非数十年苦功不可得。”
她特意提到了“端王”,将他的剑术归功于家学渊源。
裴戬转过身,一步步朝她走来。
风雪落在他眉梢眼角,凝结成细小的冰晶。
听到“端王”二字,他脸上那因舞剑而稍稍散去的阴郁似乎又凝聚了几分。
“苦功?”他在她面前几步处站定,高大的身影带来无形的压迫。
他抬手,随意拂去肩头的落雪,“你以为只是寻常练剑?”
目光投向风雪深处,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遥远军营里那个倔强的身影。
“从能握得住木剑起,每日天不亮,鸡鸣便是号角。”他的声音毫无波澜,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扎马步,练劈砍,练步法……稍有懈怠,或者动作不达标,便是真正的军营式惩罚。”
郁澜的心猛地一沉。
“烈日下负重疾行三十里,晕倒了,泼醒,继续。寒冬腊月,赤膊跪在结了冰的校场石板上,一跪便是两个时辰。或者……”
他缓缓抬起自己的右手,目光落在指节和虎口处那些早已淡去却依旧能看出轮廓的厚茧上,“手持铁剑,对着铁木桩,挥剑三千次,直到虎口崩裂,鲜血染红剑柄,也不许停。”
郁澜裹在暖和的氅衣里,却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她看着裴戬的脸,忽然明白了那惊艳绝伦的剑术背后,浸透的是怎样残酷的血泪。
那不是家学渊源的荣耀,那是一个父亲用近乎虐待的方式,在儿子身上烙下的冰冷印记。
“世子,”她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卷得有些散,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真,目光灼灼地看向他,“你说从握得住木剑就开始练,那,若是一个女子,从未习武,筋骨已定,如我这般,想要学些防身之术,比如剑术,可还有可能?”
她微微抬起自己的手,纤细的手指在宽大的袖口下若隐若现。
问这话时,她心里想的不只是防身,更是一种不甘。
不甘于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永远只能被动,只能仰望,甚至只能依赖。
裴戬正拂去肩头落雪的动作顿住了。
转过头,视线落在郁澜脸上,带着明显的诧异,似乎完全没料到她会在此时此地,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他沉默地走近几步,停在郁澜面前,目光从她脸上移开,落到她垂在身侧的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任何预兆,他突然伸出手,一把抓住了郁澜的手腕。
“你干什么?”郁澜一惊,下意识想抽回。
“别动。”裴戬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惯有的命令式口吻。
他拇指和食指精准地扣在她腕骨上方一点的位置,那里是感受臂力最直接的地方。他的指腹温热有力,带着常年握剑留下的薄茧,在她的皮肤上摩挲按压,像是在仔细评估一件物品的材质。
郁澜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浑身不自在,手腕处传来的触感和力道,让她脸颊微微发热,只能强作镇定。
片刻,裴戬松开了手,眉头微微蹙起,给出了极其客观的评价:“腕骨纤细,指骨柔韧有余,但手劲不足。”
他抬眼,目光平静地直视她,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实,“筋骨早已定型,若想练到能伤人能自保的程度,非朝夕之功,更需下常人难忍之苦。”
似乎想起了什么,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无奈:“我妹妹裴霖,幼时也曾缠着父王要习武,父王拗不过,让她跟着练了月余。结果?连最轻的木剑都舞不动几下,最后嫌累嫌苦,自己哭着鼻子放弃了。女子习武,尤其剑术,本就不易。”
郁澜的心沉了沉。裴霖的例子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方才因他舞剑而燃起的一点热切。
果然……很难吗?
然而,就在她心绪低落之时,裴戬却话锋一转,目光重新落在她脸上,带着一种考量:“不过……若只是强健筋骨,略微提升反应和自保能力,并非全无可能。寻常的刚猛路数自然不适合你,但,可以另辟蹊径。”
他负手而立,眼神在她周身缓缓扫过,像是在重新评估一件待雕琢的璞玉。
那目光锐利而专注,让郁澜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
“或许,”裴戬沉吟着,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我可以替你琢磨一套只适合你身量、力气特点的技巧。不重力量,重巧劲,重时机,重身法闪避,辅以一些小巧的技法。”
他说的很慢,显然是在脑海中飞快地构想着可能性,“需要针对性地训练,过程也绝不会轻松。但若持之以恒,一两年后,应当能初见成效,足以应付寻常宵小。”
“一两年?”
喜欢。
第124章 舞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