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你要记住,以后多向你四叔学习,他身上有很多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朱棣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是一家人,要团结和睦。”
他认真地看着朱瞻基,心中五味杂陈。
想到朱瞻基在历史上曾对二叔下手,朱棣虽知二叔有错在先,但仍对朱瞻基的行为感到震惊。
不过,如今历史已改,他对家人的重视依旧不变。
朱瞻基神色坚定:“皇爷爷放心,我绝不会对至亲下手。”
他心中明白爷爷对此事的在意,于是重重跪下,磕头保证:“我向爷爷发誓,绝不会发生那样的事!”
朱棣脸色稍缓,挥了挥手:“记住你的誓言就好。”
朱瞻基起身,依偎在爷爷身旁。
“另外,有件事得告诉你,郑和不久后将归来。”朱棣说道。
“哦?真的吗?”朱瞻基惊讶地问。
“千真万确,众多王国与民众搭乘他的船只返回,此番归来,必定又是一番忙碌。”朱棣回应。
“太好了,我许久未见郑和,此次归来定要与他共饮!”朱瞻基笑着点头。
“好了,你现在年幼,不宜多饮。”朱棣摇了摇头。
但很快,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对了,有件事需问你,关于建文的调查进展如何?”朱棣突然问道。
对他而言,建文之事最为挂心,建文的下落也让他耿耿于怀。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建文,他是真的想知道 ** 。
有人称他为篡位者,有人指他夺侄子皇位。
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想起父亲朱元璋,仿佛父亲总在质问他:
“棣儿,为何要夺你侄子的皇位?”
每次想到这句话,朱棣都会被惊醒。
他最惧怕的就是朱元璋。
有时梦中,父亲质问他;有时,父亲持刀欲砍他。
众人皆称他为篡位者,得位不正。
但古往今来,谁又有他这般成就?
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他不曾后悔,以后也不会。
若时光倒流,他仍会如此抉择。
当年若非建文相逼,他也不至于急于行动。
如今若能找到建文,他真想与他促膝长谈。
大明江山在他手中繁荣,他自认做得比建文好千百倍。
因此,他渴望见到建文,让他明白这一切。
朱瞻基心知肚明,对这位皇爷爷了如指掌。
“爷爷请宽心,我已派人追查,建文的行踪不久便能揭晓!”
朱瞻基语气坚定。
“有你这话,我便安心了。”
朱棣微笑颔首。
他轻轻摆手。
“去吧,别陪我这老头子了,你有你的事务要处理。”
朱棣淡然说道。
“不,我就想陪陪皇爷爷!”
“我哪也不去!”
朱瞻基撒娇道,脸上洋溢着笑容。
“你这小子,何时变得如此粘人?”
朱棣笑骂,语气中带着宠溺。
“好了,快回去吧,郑和也快回来了,你也准备准备。”
朱棣再次微笑说道。
朱瞻基笑着点头,随即离开了奉天殿。
步出大殿,他心中泛起涟漪,脑海中回响着爷爷的话。
爷爷让他向四叔学习,否则不会有此成就。
此时,几名锦衣卫走近。
朱瞻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老爷子正在休息,小声点,跟我来。”
他缓缓前行,锦衣卫紧随其后。
“建文的同伙去向可有线索?”
朱瞻基问道,目光扫过锦衣卫。
锦衣卫们沉默片刻,相互对视。
朱瞻基面色微沉。
“到底何事?”
他皱起眉头。
皇爷爷交代的任务,若此刻断了线索,将错失良机。
锦衣卫面露难色:“他们离开应天城后似人间蒸发,我等未能寻得!”
朱瞻基面色骤沉。
他扫视众锦衣卫,怒气不言而喻。
“身为锦衣卫,世间岂有你们追踪不得之人?如今这是何状?竟寻他无果?”
朱瞻基神色不悦,怒气显然。
“太孙息怒,我等即刻去查!”
众人跪拜,急声 ** 。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查出!”朱瞻基淡言。
他语毕,四周顿陷沉寂。
锦衣卫点头欲去,却被朱瞻基唤住。
“此等人定是有备,察觉我等追踪,故隐匿行踪!”
“此刻再查,恐难觅其踪迹!”
朱瞻基大笑:“但我信他们不会凭空消失,若我所料不差,定会再现!”
“而你们……”
他望向锦衣卫。
“唯一要做之事便是……”
锦衣卫面面相觑,皆望向太孙。
“望太孙明示!”他们齐声请示。
“唯一要做之事,便是守株待兔!”
“在应天城外潜伏,不可暴露身份,我料他们定会再现!”朱瞻基淡笑。
“尤其是年底,你们更需警惕,此时他们或会趁机潜入应天城!”
朱瞻基面色可怖。
“切记,此次不可再失手!”
言及此处,他语气一顿。
他话落,周遭气氛愈发沉寂。
锦衣卫们郑重地点头,随即行动起来。
朱瞻基的这番举动,自然也吸引了汉王与**的注意。
喜欢。
第344章 有你这话,我便安心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