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赛前的五天时间,多亏了杨鹏不要命的推广,光跟各大高校的班主任辅导员喝酒就喝吐了三回。
     “同时,我们项目不仅仅只有查询课程这单一的功能”
     “我们课程表兼顾着轻社交的基础功能”
     “因为我们有着全网sp资质,可以通过短信指令进行流畅互动”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进行了人员优化”
     “我们在交大建立了研发小组,招聘了一批交大的技术人才,正在攻克满足ios以及安卓系统的手机应用app”
     “届时我们课程表将会带给用户更有趣,更便捷,更互动的极致体验”
     “谢谢大家”
     考虑到只有5分钟的项目介绍,王卓一下午都在优化自己的介绍内容。
     怎样才能突出课程表的优势,带给投资人更多的畅想?
     但又不能说得太多。
     因为是在电视台录制,最后是要播出去的。
     万一说多了,导致了一大批竞争者出来,到时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了。
     这些都是他需要考虑到的。
     而他来到大创的根本目的就是今日资本和同创伟业。
     只有拿到了融资,才能继续开发app。
     虽然他是可以单独注资,但要考虑小伙伴们的感受。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徐欣和张玮对视一眼,没有选择率先提问。
     这次是财经作家吴小波先开口了。
     “王卓同学,杨鹏同学,谢平平同学你们好”
     “吴老师您好”
     王卓几人回道。
     “你们项目是目前为止,大创里最为成熟的一个”
     “这里我有个疑问,需要你们解惑一下”
     吴小波推了推镜片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资料上说,你们合作的8家高校是跟你们签署了教务授权,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吴老师,其实是他们主动找到我们要求合作的”
     王卓想了想还是如实回答。
     “今年有一场中超球场寻亲的新闻,不知道吴老师您看过没”
     “有点印象”
     “我算是策划人之一,当时接受了《今日说法》的采访,在节目中对我的介绍涉及到了课程表”
     “也正是如此,暑假期间就有了6所高校找我们合作”
     “原来如此,那意思是有两家是节目播出前就已经达成了合作,对吗?”
     吴小波明白央媒的传播性,能够理解会有高校在节目播出后找上门合作。
     “我是申城商学院的学生,我们达成第一家全方位合作的就是申商,第二家是师大”
     “师大是我们在校园推广后,效果不错,再加上我们课程表在期末考试期间推出了查找考场的功能,这涉及到教务系统”
     “于是我们在暑假之后,快速的达成了合作,应该也算是节目播出后红利吧”
     王卓阐述了师大合作的前因后果。
     几位评委听得都很认真,也都频频点头表示理解。
     有时候是政策推动行业前进,有时候是行业的进步倒逼出政策出台。
     央媒也是如此。
     大面积的传播,很容易会有高校觉得这个项目不错,适合本校。
    喜欢。
  

第191章 课程表登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