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似乎很短暂,夏去秋来,远处蛐蛐的欢叫的求偶声,似乎为秋天唱着颂歌,又像告诉人们,秋天来临,一年的劳动成果,即将得到回报,让人们尽早做好收获的准备。
日本鬼子投降了,中国人民就要得到胜利的果实。可蒋介石翻了脸,下令对共产党进行清剿。正像工农红军住在在陕北后,伟大领袖毛主席预料的一样:“蒋介石他要耍横,依仗自己有八百万军事实力,又有美国人供给的飞机大炮撑腰,他要强行摘桃子了。”
游击队根据上级指示,对国民党进行干扰打击。伏击给各个据点供给的车辆。从五月到九月底。游击队先后三次,袭击泾河封锁线上的据点,进行过石桥头战斗,草德战斗,南章战斗。击毙地方武装人员三十人,俘虏五十人,毁敌军用汽车两辆,收获枪支一百支。
游击队的行动,神出鬼没,保安团无法应对,使得高县长恼羞成怒,他下令保安大队,将运输路边两侧,五十米内,正在抽穗的高粱和正在挂红的玉米,全部砍倒。扬言是为了防止游击队的埋伏。
此举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可保安队一意孤行,谁反对就抓谁,使得民众敢怒而不敢言。有的家庭妇女,因庄稼被毁,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一家人生活没了保障,亏得坐在地头号嚎啕大哭。
而保安大队的人,视而不见,并没有停下他们的行径。高县长根本不管庄稼人的死活,强行推行自己的土政策,目的只有一个,抓住共产党,消灭游击队。那个庄稼汉不配合,就抓去坐牢,或者拉去当壮丁,总之,就是要把反抗的力量彻底消灭掉。
真是: 垂死挣扎也疯狂,残害百姓不思量。
不顾民生砍庄稼,谁人遇到谁遭殃。
也就是在这一九四六年中秋节过后,表面上似乎很安定的槐庆府,也发生着变化。夜晚,大街上,行人很少。夜色里,一个人影,来到《新华药店》后门,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平静。药店小吴打开门,看见是牛大刚,他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只知道是找李志远的,便让进门来。李志远也听到叫门声,他探出头来,看见是牛政委,赶紧让进自己的房间。
牛大刚坐下,给李志远说道:“情况紧急,我连夜来通知你。上级决定,三道梁的秘密通道,两年多了没有用过,由于形势需要,来回的人员急需接送,现在必须启用。所以组织要求,及时联络,让各个接应的人员,做好准备,特别是渡口的铜锁大叔,是完成这个接送任务的关键。”牛大刚和李志远是单线联系,他首先把这个情况传递给李志远,他认为,渡口是要口,必须确保安全畅通,并要配合行动。
李志远答道:“渡口两年没使用,保安队对铜锁大叔的监视,也应该没以前那么紧了,启用通道没有什么问题,我明天就亲自去一趟,通知接应人员做好准备,并侦探一下保安大队,在三道梁的防御情况,有什么情况我就及时上报。”
牛大刚点点头说:“注意安全,有情况,随时联系,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说完就告辞,李志远将牛政委送出门,看着他消失在夜色里。
去往三道梁,必须得到任瑞华的批准,第二天,李志远赶紧给他的领导任瑞华报告情况。
任瑞华告诉李志远说:“我已得到上级通知,咱们要全力配合,你是三道梁上的联络员,和游击队是单线联系,游击队已联系你,你就要尽快联系渡口的铜锁大叔,尽早做好接应准备。去三道梁也要注意安全,不能露出任何蛛丝马迹,让保安大队落下把柄。”
李志远坚定的答道:“去往三道梁也不是一两次了,请店长放心。”面对李志远的回答,任瑞华也是露出满意的笑容。
真是: 开通沉寂输送线,前方后方需接连。
运送力量到前方,革命队伍得发展。
保安队大队长邱佩,他早已安排好各个据点守候的保安中队,把槐庆府的保安队守留人员集中起来,分头去抓各村保长,组成一个突击队,继续砍着沿路农民的庄稼。另一队根据高县长的要求,跟踪巡查,尤其是对共产党的可疑分子,更是深挖三尺,进行清剿,闹得人人自危,鸡犬不宁。
在搜查过程中,保安队发现了新参加的会员王儒,有联络积极分子的嫌疑。邱佩得知,便亲自上阵,对王儒软硬兼施,拉拢腐蚀,这个软骨头,在邱佩的利诱下,当了叛徒。他答应,在不公开身份的情况下,给邱佩提供共产党的情报。
王儒是党支委员苏智发展的党员,在他手中发展了五六名积极分子,被苏智看中,任命为小组长。没料到王儒这个魔爪,悄悄伸进一无所知的共产党内部。
邱佩把这个情况汇报给高县长,高县长喜出望外,在共产党内部,插上一个眼睛,那还不是随时掌握着共产党的动向嘛?所以他特别强调,让邱佩利用好这个眼线,掌握共产党的活动情况,等有时机,一网打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真是: 隐藏叛徒难辩容,危害巨大如毒瘤。
泄露机密疏防备,他却来去很自由。
李志远为了落实上级安排的任务,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三道梁上,并且来到铜锁的家。以前他和铜锁联系,都要去往渡口,自从见了二婶李翠兰,觉得她很可靠,也就免得亲自去渡口引起别人怀疑,也免得自己来回跑十几里的冤枉路。
李志远来到铜锁家门口,李翠兰出门看见,热情迎上来说:“收药的娃,这远天远地的,你又来了,快进门喝口水吧。”
李志远也就应声道:“多谢二婶,我真有点渴了,这就不客气了。”
李翠兰笑着说:“有啥好客气的,水又不是粮食,只要有点力气,在半山沟里,有挑不完的水,任你喝个够。”说着就把李志远领进院子。
这院子,也就是靠着高崖,打得窑洞,人称是半明半暗的庄子。崖面顶上的平地就成了打麦场,这打麦场,不仅解决打麦问题,也有对窑洞有着保护作用,把雨水排走,免受水害。全村沿着沟边自然形成村庄,就成了长蛇阵。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长蛇就会蜿蜒增长。根据地形,和下代人出生的多少,又会增长出好多各自为阵的小蛇阵来。有人没有地方开辟,只好在沟沿下,开挖二层,甚至三层的窑洞,下边的窑顶上没有打麦场,仅仅住人而已。对面看去,就成窑上有窑。
窑洞虽然破烂,但它冬暖夏凉的特性没变,它对这些
第158章 泾河渡暗自启动 家贫穷勉强度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