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吗?
34;007,检索那几个学生的家庭背景。34;他在脑海中冷冷地命令。
系统很快回应:34;马文升御史之子马德芳,漕运总督崔呈秀侄孙崔明远,工部侍郎赵志皋之孙赵世杰...34;
果然不是偶然!这些孩子背后,正是朝中反对他的势力。用这种下作手段对付一个孩子,简直无耻至极!
34;爹,我没事...34;小树虚弱地拉拉他的袖子,34;你别生气...34;
林乔强压怒火,柔声道:34;爹不生气。你好好休息,明天爹请大夫来。34;
安抚儿子睡下后,林乔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满天星斗。夜风微凉,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怒火。这一刻,他几乎想放弃一切,带着儿子回到青山县那个宁静的家。
但理智告诉他,逃避解决不了问题。那些人既然敢对小树下手,就说明他们已经将他视为必须除掉的威胁。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万丈深渊。
34;大人...34;林柏轻声唤道,34;明日还要面圣...34;
林乔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书房。是的,明天才是关键。他将所有情绪压入心底,专注于眼前的奏章。这份材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漕粮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福祉。
天蒙蒙亮时,奏章终于完成。林乔仔细检查了三遍,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句措辞都无懈可击。同时,他还准备了一份34;秘密武器34;——崔党贪腐的证据,藏在袖中,以备不时之需。
紫禁城的清晨庄严肃穆。林乔跟随引路太监,穿过一道道宫门,心跳随着脚步逐渐加快。这是他第一次单独面圣,机会与风险并存。
乾清宫东暖阁内,年轻的皇帝正在批阅奏章。令林乔意外的是,除了皇帝和侍立的太监外,阁内还有一人——正是漕运总督崔呈秀!这位五十多岁的权臣面带冷笑,看林乔的眼神如同看一个死人。
34;臣户部浙江清吏司员外郎林乔,叩见陛下。34;林乔按规矩行了大礼。
34;平身。34;皇帝放下朱笔,34;林卿的条陈,朕已浏览。漕粮改革确有成效,但崔卿所虑也不无道理。你二人当面辩来。34;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皇帝显然想亲眼看看,这个敢挑战漕运旧制的小官,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崔呈秀率先发难:34;林员外郎,你改革漕运,致使数千漕工失业,沿河州县民怨沸腾,该当何罪?34;
林乔不慌不忙:34;回崔大人,下官所查,漕工非但未失业,反因效率提升,工钱增加三成。沿河州县仓库充实,何来民怨?34;
34;巧言令色!34;崔呈秀冷笑,34;你可知漕运关系京师百万军民口粮,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34;
34;正因如此,更需改革。34;林乔据理力争,34;近年漕运损耗居高不下,去岁达一百二十万石,相当于京师三个月口粮。下官之法,可年省五十万石以上。34;
崔呈秀脸色一变:34;胡说!哪有如此巨量损耗?34;
34;户部档案可查。34;林乔转向皇帝,34;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近年漕运损耗多集中在淮安至通州段,而此段正是崔总督亲信负责...34;
34;放肆!34;崔呈秀厉声喝道,34;你敢污蔑朝廷重臣?34;
林乔不再言语,而是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双手呈上:34;此乃臣查实的淮安段历年损耗明细,请陛下御览。34;
皇帝接过册子,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册中详细记录了淮安段每年34;损耗34;的粮食去向——大部分进了私人粮仓,而负责此段的,正是崔呈秀的小舅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呈秀见势不妙,急忙辩解:34;陛下,此必是伪造!林乔污蔑大臣,其心可诛!34;
34;是吗?34;皇帝冷冷地问,34;那朕问你,去岁你新购的扬州别业,花费几何?银从何来?34;
崔呈秀顿时面如土色,扑通跪地:34;陛下明鉴,臣...臣...34;
皇帝冷哼一声,将册子重重拍在案上:34;朕早闻漕运积弊,今日一见,触目惊心!崔呈秀,你还有何话说?34;
接下来的场面令林乔震撼。年轻的皇帝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政治手腕,当场革去崔呈秀漕运总督之职,交由都察院彻查;同时全面批准林乔的漕粮改革方案,命其在一年内推广至全运河。
34;林卿,34;皇帝的语气缓和下来,34;朕知你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今加你39;劝农使39;衔,负责直隶地区农业改良。望你再接再厉,莫负朕望。34;
林乔跪拜谢恩,心中却明白,这既是奖赏也是考验。直隶地区权贵云集,土地关系复杂,农业改革比漕运更难推进。皇帝是在试探他的能力和胆识。
回到吏舍,林乔第一时间去看小树。孩子的烧已经退了,正坐在床上看书,见他回来,眼睛一亮:34;爹!34;
34;今天感觉如何?34;林乔摸摸儿子的额头,确认不再发热。
34;好多了!34;小树犹豫了一下,34;爹...今天面圣顺利吗?34;
林乔微笑点头:34;很顺利。从今天起,爹又多了一个差事——劝农使,负责直隶地区的农业改良。34;
34;就像在青山县那样?34;孩子眼睛亮了起来。
34;对,就像在青山县那样。34;林乔柔声道,34;还有,以后在学堂,谁再欺负你,不必忍让。爹现在是皇帝钦点的劝农使,不用怕那些权贵了。34;
小树似懂非懂,但看到父亲眼中的坚定,也用力点了点头。
当晚,林乔在书房整理直隶地区农业资料,思绪却飘回了青山县。那里的试验田应该快到收获季节了,耕读堂的孩子们也该学完《千字文》了...京城虽大,却总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
34;007,调出直隶地区土壤和气候数据。34;他揉了揉太阳穴,命令道。
系统立刻响应,但补充了一条信息:34;警告:直隶地区75%的良田集中在宗室和权贵手中,农业改革将面临极大阻力。34;
林乔苦笑。又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余地。明天开始,他将踏上新的征程——在权贵们的眼皮底下,推行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
窗外,一弯新月挂在天际,清冷的月光洒在院中的老槐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林乔吹灭油灯,在黑暗中静静思索着未来的路。无论多难,他都必须走下去,不仅为了自己的抱负,更为了那个正在里屋安睡的孩子,以及远在青山县的族人们。
喜欢。
第342章 漕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