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57章 兵分三路[1/2页]

我的餐馆通古代 悲剧的小鹌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元璋眯起眼睛说道:“开路先锋?
     咱还真有些信不过你们大宋的军队。”
     赵匡胤咬了咬牙没有反驳。
     朱元璋摇摇头,没有继续贬低赵匡胤。
     而是继续说道:“其实咱之所以想从闽地北伐也不单单是为了蒲寿庚一人。”
     刘邦抄着手问道:“那还有什么原因?”
     “你们可能不清楚,但咱可是知晓元时的事情。
     张世杰败亡后元廷虽是统一了天下。
     但是南宋旧土上的百姓并不甘于被蒙古人欺凌。
     故而南方的起义可谓是此起彼伏。(此起彼伏出自鲁迅作品,读者大大们不要较真哈)
     而这些义军中,闽地的起义又是最为猛烈的。
     像黄华、陈吊眼、钟明亮这些都是积极抗元之人。
     虽然他们中有一些人可能动机并不纯粹。
     但总归也是可以利用的力量。”
     朱元璋说的这些人中,张世杰听到了一个让他感觉熟悉的名字。
     陈吊眼。
     他是闽地畲族人。
     自蒙古人大举南侵时他就积极组织当地青壮力量抵抗。
     而后又协助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奋勇抗敌。
     后蒲寿庚降元,陈吊眼还曾在张世杰麾下一同围困泉州城。
     随着蒙古人增援泉州。
     张世杰败退到雷州附近。
     就再也没有听过陈吊眼的名字了。
     任小天这会也反应过来了。
     崖山海战后宋廷的确是彻底灭亡了不假。
     但是并不代表中原大地所有人都放弃了抵抗。
     无论是朱元璋提到的这些名字。
     还是像川蜀的凌霄城军民、粤地的欧南喜、浙地的杨镇龙、赣地的刘六十等等等等。
     他们的抵抗或强或弱,但都给元朝统治者带去了极大的麻烦。
     可以说元朝短短百年时间,没有一年是彻底太平的。
     因为他们对待汉民的残酷手段导致各地无一不在反抗和起义。
     最终百年后他们还是被起义军出身的朱元璋彻底推翻了。
     当然了。
     即便是没有朱元璋,那也还有陈友谅、张士诚或是其他人。
     他们的统治手段早就决定了他们的王朝无法长久。
     李世民笑道:“看来咱们北伐之路上并不孤单呐。”
     刘秀皱眉说道:“如此一来,这局势倒是要重新判断了。
     咱们之前忽略了南宋遗民的反抗力量。”
     刘秀和李世民都是从王朝乱世中走出来的。
     自然不难明白农民义军可以发挥出多么大的力量。
     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有战场智慧和战略眼光的首领。
     “小天,麻烦你把宋亡后各地起义的情况给朕说明一下。”
     刘秀俯身看向舆图,随即对任小天说道。
     任小天点了点头。
     把自己记得的元初农民起义的情况给刘秀等人说明了。
     刘秀听完微微颔首。
     “如此朕倒是有个提议。
     不知诸位是否赞同。”
     秦始皇看向他说道:“你且说来。”
     刘秀指着地图说道:“诸位。
     结合刚才小天说的。
     朕以为倒不如咱们联军兵分三路共同北伐。
     东路从闽地出发。
     中路由粤地向北,穿越赣湘等地。
     西路则是由粤地西进,经由川蜀之地北伐。”
     刘启皱眉道:“主意倒是不错。
     只是这样分兵下来,会不会被蒙古人逐个击破?”
     刘秀笑道:“景帝陛下多虑了。
     蒙古人满打满算也不过数十万军队。
    &

第857章 兵分三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