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孤雏说道:“辽东百姓四口之家,每日大概能吃米面五斤,按一斤米面一文钱算,米面一日需五文钱。油盐虽用得少,一日也得花上一文钱。每月吃四五顿肉,一顿肉算二十文,平摊到每日约摸三文钱。如此算来,每日用度约莫九文钱,一个月下来,也就二百七十文左右。”
朱高炽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脱口而出:“这么少!”
常孤雏微微点头,神情凝重道:“这还是辽东,此地经济算好的。若是大明其他偏远之地,灾荒频仍、土地贫瘠之处,百姓日子只会更苦。一家老小,每日能有口稀粥果腹,便已算万幸,哪还能像辽东百姓这般,每月还能吃上几顿肉。”
常孤雏看着朱高炽,神色认真道:“高炽,你可知燕王府的岁银从何而来?这并非凭空而生,皆是从百姓身上来的。
百姓辛勤劳作,耕种土地,产出粮食,再以赋税形式上缴。
朝廷收取赋税,其中一部分便作为燕王府的岁银。
你在王府中享受的吃穿用度,看似稀松平常,实则是无数百姓省吃俭用、日夜操劳所换来的。
他们用汗水滋养着土地,收获的粮食变成赋税,支撑着王府的开销。
若不知百姓疾苦,肆意挥霍,又怎能对得起他们的辛苦付出?
唯有知晓他们的艰难,将来才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财富,将其用在实处,造福百姓,方不负这身份地位。”
朱高炽面露惭色,赶忙说道:“姑父教训的是,侄儿先前实在是见识浅薄,未曾想过这些。经姑父此番教诲,侄儿如梦初醒。”
常孤雏见状,笑着说道:“那你也去地里试试?”
朱高炽面露难色,赶忙摆了摆手,说道:“姑父,还是算了吧。侄儿自小养尊处优,实在是没干过这农活,恐怕去了也是帮倒忙。”
到得下午,日头渐西,常静与常宁终了劳作。二人浑身大汗淋漓,脸上也被晒得黑了几分,两颊红扑扑的,显是累得不轻。
这时,村民二柱子扛着锄头,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咧嘴笑道:“国公爷,小侯爷和小姐他们可真能干,哈哈!”
常孤雏笑着回应:“没给你添麻烦就好。”
二柱子嘿嘿一笑,挠挠头道:“国公爷,哪能添麻烦哟。小侯爷和小姐可真是没一点儿富家子弟的臭毛病。
您瞧他俩,干起活来那叫一个麻溜,不怕脏不怕累的。
要不是事先知道,旁人瞅见,压根儿就看不出是国公爷家的孩子,还以为是咱这村里寻常娃子呢!”
朱高炽眉头一皱,面露不悦,略带训斥地说道:“二柱子,休得胡言!我表弟表妹乃国公府金枝玉叶,身份尊贵无比。虽说他们今日愿下地劳作,体验民间疾苦,但你也不可如此言语,将他们与寻常百姓一概而论,这般说辞,有失体统!”
二柱子被吓了一跳,心里“咯噔”一下,赶忙瞟了一眼常孤雏,眼神里满是慌张与不安,嘴唇嗫嚅着,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僵在原地,手足无措。
第509章 格格不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