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说:“陛下,官道建设关乎国之命脉,小王爷勇挑重担,将来官道若成,必是大功一件,定能名垂青史!”
一时间,朝堂之上满是对朱允炆的溢美之词。
这些江南官员如此大张旗鼓地造势,意在凸显朱允炆的贤能与担当,同时也隐隐向朝堂众人施压,企图营造一种朱允炆此举势在必行、不容置疑的氛围。
其他官员见状,有的面露尴尬,不知如何回应;有的则冷眼旁观,心中暗自揣摩江南官员此举背后的深意。
而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神色平静,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扫过,却未言语,只是静静看着这场由江南官员主导的“夸赞大戏”,让人捉摸不透其心中所想。
朝堂之上,江南官员的夸赞声此起彼伏。
朱元璋听了多时,待众人稍歇,微微点头,缓缓开口道:“允炆这孩子,有此心实为难得,懂得为朝廷分忧,也算是有些担当。”
言罢,目光看向群臣,神色平淡。
众臣听闻,赶忙附和称是。
但众人也都敏锐察觉到,朱元璋仅仅是口头夸赞了朱允炆几句,并未提及任何实质封赏。
江南官员们本满心期待,见此情形,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表露。
散朝之后,众人各自离去,这场朝堂上的造势之举,终以朱元璋这般不痛不痒的回应落下帷幕。
而朱允炆虽得了几句夸赞,却未得实质好处,日后在官道建设上又将如何作为,朝中各方势力又会如何动作,一切都如迷雾般,尚不明朗。
退朝之后,朱元璋移步至坤宁宫,与马皇后谈及此事。
马皇后静静听完,不禁皱起眉头,说道:“皇上,江南官员此番大张旗鼓为允炆造势,怕是另有图谋。允炆年纪尚轻,若被他们利用,恐生事端呐。”
朱元璋微微颔首,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两人一时相对无言,坤宁宫内气氛略显凝重。
朱元璋自然心如明镜,深知此事背后推波助澜者,正是江南一派官员。
他心中思忖,这帮人如此不遗余力,目的昭然若揭,分明是想借朱允炆之事,将太子侧妃吕氏扶持起来。
江南士族向来势力庞大,在朝中盘根错节,其心思朱元璋岂会不知。
他们或是想着吕氏若得势,朱允炆在朝中便有强援,日后或能顺遂上位,他们便可借此巩固并扩张自身权势。
朱元璋轻抚胡须,眼神透着冷峻,心中暗忖:“这帮人竟敢在朕眼皮子底下耍这般手段,妄图左右朝局,可不能轻易饶过。”
但此事又牵涉皇孙,处理起来需格外谨慎,稍有不慎,或引发朝堂动荡,他一时陷入两难之境。
恰在此时,朱雄英自大本堂课业结束,径直来到坤宁宫向马皇后请安。
他一进殿门,便瞧见朱元璋与马皇后面色凝重,似在商议要事,不禁微微一愣,但仍乖巧行礼,脆声道:“皇祖父、皇祖母万安。”
马皇后见是朱雄英,赶忙收起忧色,微笑着招手让他近前,问道:“今日大本堂课业如何?可还顺利?”
朱雄英点头,兴致勃勃地讲起在大本堂所学内容。
喜欢。
第473章 想掰手腕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