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10章 山东改制[1/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孔家主要人员既被处决,其家产亦遭抄没。
     抄得之资产,除却用以补偿受害百姓,竟仍余甚多,足有千万两白银之巨!
     由此可见,孔家这些年所作所为,不知有多少恶行。
     自此之后,儒家士林之地位,一落千丈。
     往昔朝廷所颁诸多优待政策,亦皆被取消。
     往昔备受尊崇、优渥有加之士林众人,如今行事诸多受限,不复往日风光。
     往日里凭借优待而得之便利,如今尽皆化为乌有。
     众儒生求学、入仕之路,也因之陡添波折,一时之间,士林上下人心惶惶,皆感大势已去,前途未卜。
     朱元璋遂命群臣共议,孔家所遗田地当如何处置。
     朝堂之上,一时议论纷纷。
     有大臣奏曰:“孔家田地,可充公入官,以增国库之资,用于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如此可惠泽万民,彰显圣上仁德。”
     又有大臣谏道:“孔家之地,多在膏腴之处,不如分与无地之农户,令其耕种,一则可安民生,二则能增赋税,于国于民皆为有利。”
     另有大臣进言:“孔家虽犯重罪,然孔圣之道,教化千年,其地或可留少许,用以修缮孔庙,维系斯文,以表朝廷崇儒重道之心。”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皆候圣上定夺。
     礼部官员亦上前奏道:“圣上明鉴,虽说这一代孔家子弟多行不轨,德行败坏,犯下诸多罪孽。
     然孔圣先贤,创儒家学说,教化万民,恩泽千年,其功至伟,实无过错。
     孔庙乃儒教圣地,承载天下读书人之信仰,凝聚斯文教化之根本。
     若因这一代孔家之过,而毁弃孔庙,恐天下读书人寒心,于我朝文治教化不利。
     依臣之见,孔庙务必保留,且当妥善修缮维护,以彰我朝尊崇圣贤、弘扬教化之意。
     至于孔家田地,可酌留部分,以供孔庙日常用度及祭祀之需。”
     对此提议,诸多朝臣皆无异议。
     毕竟众人皆由诵读圣贤书晋身朝堂,深知孔圣之道于教化人心、稳固社稷之重。
     孔庙乃儒道象征,维系天下读书人心志,若贸然毁弃,实非明智之举。
     故众人皆觉礼部官员所言在理,纷纷颔首赞同。
     朱元璋亦觉此议有理,行事不可过绝,以免损及朝廷尊崇儒道之形象,遂颔首允之。
     然对于山东诸多士绅豪族与孔家土地之事,朱元璋意使山东官府效仿辽东所行之土地改革政策,推行承包责任制。
     浙东集团官员听闻此议,当即出列反对。为首一官员躬身奏道:“陛下,辽东与山东情形大不相同。辽东地处边陲,地广人稀,推行承包责任制或可激发垦荒之效,以固边疆。
     然山东乃腹心之地,人口稠密,士绅豪族根基深厚。
     骤然行此政策,恐生诸多事端。士绅豪族向来为地方之梁柱,若贸然变革其土地所属,彼等或心生不满,扰乱地方安稳,于社稷不利。还望陛下三思。”
     其余浙东集团官员亦随声附和,恳请朱元璋收回成命,

第410章 山东改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