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1章 煤焦油[2/2页]

大明辽国公 空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说,亦切中要害。
     人生而有欲,求存、求利之心与生俱来。
     若无规束,私欲易膨胀,如江浙贪腐之辈,为谋私利,不择手段,尽显人性之恶。
     律法与教化,恰如堤坝,遏制恶之泛滥。
     然吾以为,人性非单纯善恶所能蔽之。
     善恶两端,本为一体,如阴阳共生。人有求生本能,此为‘恶之萌蘖;而护亲爱人之情,又是‘善之发端。
     后天境遇、教化不同,善恶之彰亦异。
     故治国理民,当以教化启人善念,以律法镇人恶欲,刚柔并济,方可达致天下太平,人皆向道。”
     常孤雏继而娓娓道来:“人性之复杂,恰在于此,善恶并非决然二分,而存诸多矛盾之处。人之一生,境遇多变,善恶亦随之转换。
     且观身处贫寒之人,为求生存,或偶生恶念,行些许苟且之事,此非其本心向恶,实乃迫于生计。
     若遇贵人相助,或得机遇改善生活,心怀感恩,便可见其善举频出,转而扶危济困,此乃由恶向善之变。
     又有身处富贵者,本可凭借资财行善积德,然因骄奢之心渐起,私欲蒙蔽本心,为保权势财富,不惜欺凌弱小、损人利己,由善入恶。
     再者,于群体之中,个体善恶亦受影响。
     如遇危难,众人齐心救助,此时人性之善彰显无遗;但当面临利益纷争,或受不良风气蛊惑,原本善良之人亦可能随波逐流,参与恶事,善恶瞬间易位。
     此皆表明,人性善恶并非恒定,犹如水之无形,随器而变。
     境遇、环境、欲望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左右着善恶之消长。
     是以,洞察人性,不可仅以一时一事论断,而应综合考量其所处情境与心路历程,方能探得人性之真谛。”
     临安公主闻之,沉思有顷,旋而言道:“夫君之意,莫非善恶非定乎?”
     常孤雏答曰:“自然。”
     常孤雏道:“于辽东,吾为良吏。然在他处士绅豪族目下,吾便如洪水猛兽。”
     临安公主挽住常孤雏之臂,置于怀中,言:“何人妄言?夫君乃天下一等一之好人。”
     赵敏言:“夫君之意,莫非善恶存主观、客观之别乎?”
     常孤雏颔首,答曰:“正是如此。”
     当夜,常孤雏兴致盎然,遂与两位夫人同榻共寝。
     翌日,常孤雏早起,径出府门。
     临安公主与赵敏晨起,临安公主向赵敏道:“敏敏,你与夫君皆已尝男女情事之味,昨夜夫君却只安睡,实是乏味。”
     赵敏道:“夫君非言待你年至十八乎?时日无多,姐姐不必如此急切。”
     临安公主嘟囔道:“真乃饱汉不知饿汉饥。”
     二女斗嘴片刻,遂起身洗漱,侍女上前为其梳妆。
     常孤雏方于办公房落座,便有人前来禀事。
     煤矿工坊之主事人谓常孤雏曰:“国公爷,您前番所言之黑油,已炼就。”
     常孤雏闻之,即刻放下手中诸事,随主事人往煤矿工坊而去。
     煤矿工坊中,工人们皆戴口罩。主事人递口罩与常孤雏,常孤雏戴之,旋即步入仓库。
    喜欢。
  

第211章 煤焦油[2/2页]